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诗篇

郢州西楼吟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 珠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受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丹阳楼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 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 浮客时相见,霜雕朱翠颜。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那知横...

张子高主要论著

  1 张子高.科学发达略史(讲演稿).上海:中华书局,1924.   2 张子高.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新清华月报,1954,创刊号:3538.   3 张子高.原子分子理论的历史发展.化学通报,1957,9:18.   4 张子高.六齐别解.清华大学学报,1958,4(2):159165.   5 张子高.炼丹术的发生与发展.清华大学学报,1960,7(2):3551.   6 张子高...

我国水稻病害研究的知名学者魏景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他在金陵大学和南京农学院边完成教学任务,边进行植物病理研究,硕果累累。    重视田间调查,取得多项成果   早在1930年,他就从稻病普查入手,曾3次到江、浙稻区调查研究,1931年发表《江浙稻作病害的调查报告》,记述了稻病15种。并对分布普遍、为害较重的稻热病和纹枯病,讨论了外界环境对它们发生的影响。以后对江苏稻区作了更详尽的调查和研究。1933年发表《江苏...

有才气的诗人王翰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翰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在开元四年( 716年)至开元八年( 720年),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受到张嘉贞的礼遇。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张说开元八、九年为并州长史时,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一度调为昌乐县尉。 开元九年( 7...

韩国的“郑律成热”

为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第三届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10月19日至21日在韩国光州市举行。音乐节包括开幕式、主题音乐会、学术研讨会、摄影展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除了当地的国乐管弦乐团、少男少女合唱团等光州市立团体,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尤鸿斐、男高音歌唱家张天甫和中国北京音海合唱团、牧人合唱团民乐团等同台演出。此次音乐节被韩国朋友称作中韩音乐家共同演奏郑律成先生艺术灵魂的舞台。3天的采...

代理校长韦悫二三事

1965年11月,韦悫代校长(前中)在建宁县视察分校时,与政治系三年级的师生合影。 代理校长在华大的校史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先哲联系在一起1964年初夏,华大学生中传闻着国务院将任命一位老革命、大专家来校当代理校长,他曾任孙中山大元帅的秘书、也是廖承志校长的老师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韦悫。不久,我收到一封中学同学的信,他很惊奇地告诉我:我看...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

周誉侃对稀土金属吸收光谱研究

1939年,周誉侃进入哥廷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在K.H.黑尔瓦格(Hellwege)博士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各种稀土金属盐晶体的吸收光谱。他查阅了大量文献,从过饱和溶液中自制Nd和Pr等的各种水溶盐单晶,分别用棱镜摄谱仪、光栅摄谱仪及分光光度计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工作,拍摄单晶的光谱和萤光光谱,积累了一大批稀土金属盐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萤光光谱资料。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与前人的研...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贾陶一生

  贾陶,原名国辅,字揆一,1909年5月28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城(今开原市老城镇)一个农民家庭。   贾陶少年好学,有报国之志。在开原小学毕业后,又入奉天(今沈阳)中学。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横行东北,肆意欺凌家乡父老,掠夺东北资源的罪恶行径,更使他怒不可遏,于是毅然投笔从戎,于1927年8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决心拿起枪杆子保卫自己的家乡。 ...

我国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汪禧成

汪禧成,1896年10月出生在江苏无锡,1918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同年9月公派留学美国,在美国通用号志公司等处实习一年之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土木及电机专业,1921年获得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在交通部隶属的京奉、京浦、京汉铁路任工程师、技术课长,在交通部和铁道部任专员、技正和总工程师。1950被聘为铁道部电务局专家兼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系主任,1953年在北京铁道学院任教授、电信系系主任...

郭小川主要经历和创作

郭小川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一九四一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

李频《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这是一首送别诗。湖,指洞庭湖,诗人即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

方令孺在青岛

清代文学中,安徽桐城的学者形成桐城派,以提倡古文为主,现代著名女作家方令孺就出身在安徽桐城方氏的书香世家,同时也是充满封建伦理观念的家庭里,3岁即遵父母之命许配与人,16岁完婚。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方令孺冲出牢笼,远去美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回国后深爱新文学,写诗也写散文,她的诗作多发表于《新月》杂志,被称为新月派代表性女诗人。她的侄儿方玮德是一位天才新诗人,少年成名。外甥宗白华是哲学家,...

张祜诗集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宫词二首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游天台山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

王建的艺术创作

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如《十五夜望月》、《田家行》、《簇蚕辞》、《当窗织》、《织锦曲》、《促刺词》、《去妇》、《水夫谣》、《海人谣》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备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特别对劳动妇女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

李端诗作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是晚唐诗作中较有影响的一首,诗人借贫女悲惨处境和心灵苦痛的自白,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愤怒 。 诗中,作者对贫女充满了深厚的同情,但却未著一怜悯之词 ,而是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贫女形象的塑造上, 让读者的心灵在同贫女那...

冯景兰-教书育人

 冯景兰从事地质教育达50年之久, 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在《冯景兰教授诞辰90周年纪念文集》中撰文的他的学生中,有学部委员、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真是桃李满天下。而撰稿者仅仅是他的学生中的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心中默默追忆他们的老师。这表明了冯景兰的突出业绩,也体现出他诚挚的爱国心、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作风。冯景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大致有如下方面。   以身作则,教书先...
  共1346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