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宗泽墓

宗泽墓在镇江市东郊京岘山北麓。宗泽去世后,子宗颖和岳飞护相至镇江,与夫人合葬京岘山上。墓坐南朝北,依山势用块石驳砌圆形墓扩。详见百度百科宗泽墓词条。 宗泽后裔 宗氏忠简堂(宗泽)一支子孙散居江浙皖间乡村,以义乌、金华、丹徒、兴化、宜兴、溧阳、如皋、江都、常熟、郎溪为多,少数远至华北和东西北(汉汝南太守宗资远祖),明清宗必大、宗臣、宗元鼎、宗源翰、宗稷辰、宗承烈、宗继先、宗嘉谟,国朝宗庆后...

追忆朱理治

朱理治于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县一个中医世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面对动荡黑暗的社会,他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入党动机,他后来在履历表中写道:因为切身感受到民族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压迫,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了它的科学性,故愿为之奋斗到底。   朱理治入党后,相继担任清华大学的党支部书记,北平西郊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书记,北平市委的临时工委书记...

张耒诗歌集众家所长自有风韵

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汪藻称其诗体制敷腴,音节疏亮,则后之学公者,皆莫能仿佛。《宋史》本传也说他至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 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像《仓前村民输麦行》、《劳歌》、《和晁应之悯农》诸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风格,都与唐代新乐府诗极为相近。 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苏轼称赞他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晁补之亦谓...

张吉厚将军

张吉厚(1910~1975),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河南新县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从小放牛。民国16年(1927年)初,参加新县农会工作,当选为本乡(分水岭)农会调查委员。翌年2月,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麻城县特务队。5月,在光山县参加红军,党代表王树声授予他手提冲锋枪一支,不久,参加了宣化店战斗。同年1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18年(1929年)春,在红十师二十八团一营...

黎锦熙-学术贡献

1915年,26岁的黎锦熙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他潜心研究语言文字,认为中国文字必须改革。在他及同仁的倡议和组织下,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他为该会拟定的宗旨是:一、国语统一,即规定标准语。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进行国语的统一工作,意义重大。二、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话文。   五四运动前夕,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如《狂人日记》等一大批反封建的白话文学作品,显示...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

陈达教授坐坟头讲课

陈达(1892~1975),中国社会学家,长期从事人口问题和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注重实际调查,是现代中国人口学的开拓者之一。浙江余杭人。1912~1916年在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学习。1916~1923年在美国留学,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长期执教于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后,负责创办社会学系并作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兼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

张舜民的作品:

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栏。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么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朝中措(清遐台饯别) 三湘迁客思悠哉。尊俎定常开。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 他年来此,贤侯未去,忍话先回。好在江南山色,凭时重上高台。 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

抗日名将刘建绪的铜墨盒

近日笔者藏友收藏到一方抗日名将刘建绪的铜墨盒。此墨盒呈圆形,直径8厘米,高3厘米,正面呈扇状镌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九个楷体小字,下方款为刘建绪,墨盒背面为国民革命军军旗,军旗为机床压制而成,墨盒通体包浆自然,刻字刀法生动,笔锋处包浆老旧亦无后加痕迹,无疑是一开门老货。那么刘建绪是何许人也   据考,刘建绪(1892 1978年),湖南省醴陵县 今醴陵市 人,曾任国民党陆军上将、第十集团军总司...

郑獬的诗作:《初入姑苏会饮》

凉风飘洒入高阁,满城绿树飞云涛。 渴来梦吞沧海阔,醉后眼挂青天高。 湘江姹女碧瑶佩,金谷谪仙红锦袍。 吴儿柔软不惯见,应笑侬家诗酒豪。

邵雍的学界影响

邵雍开出了先天象数学的另一理路,是对作为理学理论主体的义理系统的重要补充。作为北宋时期的易学大家,邵雍创新的易学思想是一大课题。先天与后天的概念源于《文言》,而邵雍从大道的角度思考宇宙的演变,其身虽处于天地之中,然其心却在天地开辟之前。先天易学说底就是心易,邵雍把易学的哲学思维腾飞到生天生地的太极一道的高度,从而开辟了宇宙论、天地生成论和本体论的广阔论坛,这的确是很了不得的事,邵雍也是很了不起的...

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李富春

李富春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李富春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开过火车当过钳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归国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年仅25岁即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把自己的薪俸交给了初创的共产党组织,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李富春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身患严重的胃病,为了解决党的困难,他把节衣...

苏舜钦的词一首《水调歌头》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纺织巨子刘国钧

刘国钧是中国著名实业家,也是常州纺织工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为常州近代纺织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业史和管理经验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大启迪。 1918年,精明强干的刘国钧决意独资办厂。他购买了80台布机,自己任经理,让母亲管理摇纱,让妻子管理布机兼烧饭,一家人齐上阵,办起了广益布厂。虽然设备落后,资本微薄,但他狠抓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努力提高工人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第一年就盈利3000银元。到...

文彦博与包拯的友谊

据他二人《宋史》本传记载,他俩都在天圣五年(一○二七年)考中进士,名列前茅。 主考官刘筠,曾任庐州太守,对年轻的包拯颇为赏识,言传身教,期承衣钵。他曾三次主管考试,这是最后一次。他认为开科取士,主要是选拔经世治国的政治人才,不是物色一些文人雅士,因而把传统的以诗赋为主、策论为次的评分比例颠倒。所以这一次登榜的韩琦、文彦博、包拯、赵概、吴奎、陈旭等,日后都成了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曾位至权要,执掌...

蔡爱卿少将在彭德怀冤案中受牵连

蔡爱卿也是因彭德怀冤案受牵连者之一。文革中,他已退休回湖南长沙,但中央也点了他的名,使他饱受了批斗。 蔡爱卿(19131978)湖南省岳阳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九团排长,第十一团连长,第十二团副营长、营长,第十一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军区防空军第二副司令员,山西省军...

梅尧臣词作鉴赏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

唐哲明同志及家属正确对待治病治丧

本报讯 工程兵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唐哲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三月三日逝世。在办理丧事过程中,唐哲明同志的爱人张剑峰同志积极配合组织,一切听从安排,使治丧工作办理得比较顺利。   唐哲明同志是一九二八年入党的老同志,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患病多年,对自己的治病问题,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在病重住院期间,他服从医院治疗,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手术后需要一种胶皮管,当他知道...

杨扶青先生二、三事

杨扶青先生,河北省乐亭人,1891年5月10日,1978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他生前曾是本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委会副主委。   杨扶青先生1917年因成绩优异由天津水产专科学校官费选送日本东京水产讲习所留学,1920年学成回国。回国后,一直兴办与水产有关的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国务院水产部副部长。 支持革命,热爱祖国   扶青先...

赵国泰-个人资料

赵国泰,湖北崇阳人,1915年出生。幼家贫,8岁为佣工。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当年解放本溪的最高指挥员。他曾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历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游击军政委,安东军区独立一支队司令员,志愿军50军150师师长,5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在大连逝世,享年59岁。 赵...
  共1346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