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剑胆琴心谭嗣同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

开国少将唐健伯

唐健伯是四川省金堂县人,1904年出生于殷实人家。幼年读私塾,又在濂溪书院和楚成模范学校各学习一年。因时局动乱,无法安心学习,弃学当学徒、种过地、当过造纸工、小贩。   1929年,唐健伯为父亲后娶之妻不容,离家出走,到川军刘湘部2师5旅当兵。1932年,刘湘部与洪湖红军作战,唐健伯被俘,参加红军,在湘鄂西省独立师1团当战士,后任文书。1933年,在红8师20团团部、1营营部任技术书记,不久又...

沈曾植的艺术成就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沈曾植的书法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称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这与王蘧常先生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二说大同小异,同的是称沈曾植大器晚成,不同的是一说沈中年之前没有...

对张之洞的历史评价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中国重工业奠基人。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

王韬办报生涯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何绍基的书法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

魏源的赋税思想

魏源是清后期著名思想家。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出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他指责苛重税敛,不善赋民者,譬则剪韭乎,日剪一畦,不罄不止,认为重税破坏了纳税人的财产,也就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彼贪人为政也,专脧富民;富民渐罄,复脧中户;中户复然,遂致邑井成墟,有因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余秸秷。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

林则徐禁鸦片及之后经历

当时鸦片问题逐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

历史评价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三国志蜀书十四》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三国志蜀书十四》   ▓傅玄: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傅子》   ▓费祎: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

陆逊点评

吴国自开创江东以来,先有周瑜、鲁肃、吕蒙,后有陆氏父子,皆为世之名将。而周瑜之赤壁、吕蒙之江陵、陆逊之夷陵、陆抗之西陵(参见西陵之战)及鲁肃之畴谋,也为世之奇策。而众人皆文武兼备,风流儒雅,而非一赳赳武夫,则更为难得。   周、鲁、陆皆为江东大户,孙氏政权立足江东,对江东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后的任用,才使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时也使吴国得以长久不败。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对陆逊作了很高的评...

相关魏延史籍记载

简明历史传记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魏延(王心海饰)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演义传记   本为刘表部将...

林则徐著作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三国志蜀书六》   关羽: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蜀书十一》   陈寿: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三国志蜀书六》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

马超墓祠

马超墓位于勉县城西两公里处的108国道旁,西与武侯祠毗邻,是三国重要文化遗迹之一,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超字孟起,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父马腾东汉末为征西将军,后任卫尉,马超即领腾部,称征西将军。公元211年,马超与韩遂、成宜、李堪等十部在关中起兵反对曹操,与操激战潼关,在黄河与渭水之间曾多次击败曹操,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在曹魏将领中,仅许褚可与之匹敌,故有...

历史评价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译文:吕布有咆哮老虎那样的勇猛,却没有超群智慧的谋略,轻抚狡诈而反复无常,眼中有的只是私利。从古到今,没有象这样的人不被消灭的。   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曹瞒传》   范晔:术既叨贪,布亦翻覆。(《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评》)译文:袁术已经贪婪成性,吕布也...

乡贤王昶

历朝历代,从我家乡朱家角走出在朝廷当大官者为数不少,成为学问家的也为数不少,而让乡亲们代代相传、念念不忘的似乎只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的王昶一人。 说到王昶,百姓会称他清官,因他不屑官场潜规则,几经沉浮,而只有在内乱外患时,朝廷才想起他,因为他是解决难事的高手。王昶曾为家乡办过几件大好事:其一,他在回乡奔父丧期间,发动全镇百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把重如血脉贯穿全镇却又久未挑浚,日就淤浅的所有市...

轶事典故

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现在已经演变成对音乐的欣赏赞美,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即建安十五年。他出身名门,少年与孙策结识,共谋大计,建安三年,周瑜重归孙策,孙策亲自出迎,于二十四岁时即封中郎将。   2年后孙策遇袭身亡,周瑜苦心辅佐孙权,三十三岁火烧...

赵执信纪念馆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位于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东首,后乐桥南,毗邻范公祠,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执信,字伸符,晚号饴山老人,生于清康熙元年(公元 1662 年),卒于乾隆九年(公元 1744 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他是清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观演《长生殿》案而被削职。此后五十年间,漫游南...

壮志未酬身先逝-狄超白

1932年早春三月,溧阳的天意寒意仍浓,阴晦的天空还不时飘下几滴冷雨。 狄超白,这个22岁的文弱书生,溧阳地下党的创始人,几乎每天午休一下后,就穿起绵袍,戴上一顶盆顶帽,走出真武巷旧居的家门,穿过那条丁字形的石街路,拐弯到同乐巷去。 他根据中共南京市委交给的任务,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溧阳特别支部;还办起了《溧阳日报》,报社的社址就设在同乐巷的沈兰芝家中。 到了兰芝...

生平事迹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张大可《三国史》赵云画像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
  共1346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