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孙起孟简档

孙起孟(1911- 2010)安徽休宁人。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学系。1938年后,任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云南办事处主任。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民建,任常务理事。1946年后,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比乐中学校长,香港持恒函授学校校长。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代表民主建国会赴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今日逝世

证券时报网3月2日讯新华网消息,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卓越领导人,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孙起孟同志,因病于2010年3月2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孙起孟(1911~2010)安徽休宁人。历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三届理事会总干...

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

爸,那一年您在冰冷的雪花和北风中突然倒下,当我和弟弟从三里外的学校赶回家里的时候,您已经再也不能睁开眼睛,没有留下一句话,没来得及看我和弟弟最后一眼。我看着妈妈痛哭,看着邻居的哀戚,却感觉一切那么的不真实。我不记得谁让我和弟弟跪在灵前,那一天,腿麻了脚冻了,唯独我哭不出来,是我不伤心么?我不知道。爸,原谅女儿的不孝,那时的我还不明白死亡的意义。不就是一天看不到您,两天看不到您,三天看不到您,这不是...

退休后想回老家种橘

繁忙的工作,让王怀远无暇顾家。妻子先是随军,后来又不得不辞去教师工作,全力照顾丈夫和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女儿。经济适用房刚刚装修完,现在每月还着一笔数目不小的贷款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一次身体小恙导致停飞。 或许只有当过飞行员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对于蓝天的向往。从地面机械师到空勤机械师,不放弃的王怀远重回蓝天,还带出了一批为飞行员护航的年轻机械师。1985年底,西藏墨脱发生严重雪灾,部队...

空中机械师陈林多次跟机执行高原试飞

29岁的空中机械师陈林,是失事机组中的一员。抗震救灾斗争中,他跟机飞行44个架次,每次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飞行时间40小时22分钟,运送物资11.9吨,解救群众75人,运送救灾人员35人。   直升机维护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陈林所在的某陆航团机务三中队机械师李莹芸告诉记者,为确保飞行安全,作为机械分队长的陈林,每天飞行归来还坚持对战鹰进行逐项检查。   灾区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在他心中高...

一生无悔

最伟大的谢幕 追记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老师冯荣传 2008年的清明节,出人意料的没有雨纷纷,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花和一树树灿烂的桃花还有一群群扫墓的人,打破了山村田野平时的寂寞。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附近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墓前,祭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三三两两的小学生来了,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来了,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来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乡亲来了。这些不约而同来自四面八方的...

怀念路遥

怀念路遥       路遥逝世已整整十年了。不久前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很多人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将一生交给创作的耕耘者的思念,今天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对于路遥,也有想要说的话。   我最初知道路遥大约是在1992年他去世不久的一篇悼念文章上。记得那是《星期天报...

怀念路遥

11月17日,是作家路遥去世15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路遥的家乡已举办了种种纪念活动,一些知名不知名的作家写手也纷纷撰写了怀念文章。这些文章中,贾平凹的《怀念路遥》尤其醒目,因为他不但说了路遥的许多好话,而且也指出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他说: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

冯汶浩忆在天堂的老师

岁月绵亘,悠悠怅然,一转眼路遥老师逝世已经有十七个年头了。   十七年来,每当想起路遥老师和我在一起的情景,每当想起路遥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我的泪水就会情不自禁地洒落在衣襟   我和路遥老师的认识,是在1989年的11月份。   那时,我正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大四,因为我非常喜欢读路遥的作品,再有半年就要毕业的我,准备写一篇关于路遥研究的论文。论文的题目,我都想好了,是《路遥的艺术世界...

他离开了平凡的世界

今年五月我花了一周时间年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 平凡的世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从文革到责任承包制社会转型时间的生活.我特别喜欢孙少平.他经历了农民揽工汉.煤矿工人.他对劳动深刻的认识.对生活独特的看法令我折服.不管生活中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什么样的打击他始终没丧失对生活的信仰,特别是他赤手空拳赁着一时的勇气到陌生的城市打天下的时候.他的吃苦精神令我感动,最后他当了一名煤矿工人,以...

依然平凡(写于路遥离开15周年)

依然平凡(写于路遥离开15周年) 过了三十岁,我很少去读书,应了那句古话人过三十不学艺。不是我学富五车或者技高于人,实在是拿起书就犯困,就连升职称必须考过的职称英语课本也看不进去,考了三次都没有过关,混饭吃的碗快掉地上了,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就要去迎着刺骨的北风沿街行乞。记得过去还常常发誓要读一辈子书,下决心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可现在竟然就半途而废了。如果真能活到七十岁,...

文汇山的早晨(写于路遥离去10周年)

文汇山的早晨(写于路遥离去10周年) 早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很仔细地读过《平凡的世界》这部书,是朋友推荐我读的。那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身体和思想在疯狂地发育,书中熟悉的环境、人物和语言很轻松地把我吸引到哪个平凡的世界里,让我不由自主地重新认识生活的这块土地,那光秃的山峁,厚重的黄土,干涸的可流,憨实的笑验,一下子变得可亲又可爱这部书着实给了我很大启迪,使我学会了思考。我特别感激朋友,倍加珍惜...

秋上文汇山(写于路遥离开5周年)

秋上文汇山(写于路遥离开5周年) 文汇山在延安众多的山名中还不曾出现,也许只有到了延大,才会有人能指出它的具体方位,它就在延大样校园里。 如果站在另一座相邻的山上看,文汇山至多是一个沟峁,根本算不上是山,但从它脚下又无论如何看不到它的最高处,便也就认为它是山了。秋天的文汇山色彩最浓,满山的树的叶子尽染上了各种颜色:杨树、洋槐树是黄叶;桃树、杜梨是红叶;松树、柏树是绿叶;桐树、核桃树是灰叶,...

平凡的世界(第十章)

...

平凡的世界(第九章)

今晚,双水村小学院子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除过本村男女老少一吃完饭就被集合到这 里以外,在大灶上吃完饭的外村民工也都被带到这里来了。不多时分,这院子里就已经挤得 水泄不通。外村的民工在院子的南头,一般都是同村人挤在一块。双水村本村的人在院子的 北头,大人娃娃夹在一起,有站的,有坐的,吵吵闹闹,象一锅煮沸了的水。 在这一片人中,全村的男人都混杂着,但女人却大约可以分出田家的一片,金家的...

平凡的世界(第八章)

噢哥!噢哥! 孙玉厚老汉刚把自己的铺盖卷儿搬到隔壁少安的小土窑里,就听见公路下面他弟玉亭喊 叫他的声音。 玉厚奇怪:玉亭为什么不上家里来?往常他有事没事吃完饭总要到他家里来坐一阵 穿着麻绳子捆绑的烂鞋,往他家前炕的铺盖卷上一靠,没命地在他的烟布袋里挖得抽半天 烟。他热心公家的事,庄稼行里又不行,因此管务不起来旱烟,满年四季都是他供着。每当 玉亭来的时候,他老婆也总要把家里刚...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

一家人匆匆吃喝了一点饭以后,少平他妈就装起一罐高粱黑豆钱钱稀饭。她心疼女婿, 又在饭罐上面的碗里,放了几个早上吃剩的黑面馍和几筷子酸白菜。 少平即刻提起饭罐,扛着一小捆铺盖卷出了家门,去村中的小学把这些东西送给他那个 落难的姐夫。为了好拿,他把一点粮食卷在了铺盖卷里。 他出了院子,下了一个小坡,来到了公路上。月亮已经从神仙山和庙坪山那边升起来, 隐隐约约地照出模糊的村庄和大地...

平凡的世界(第六章)

孙玉厚的家里现在乱成了一团。兰花正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给她妈叙说扛枪的人怎样 把她男人从家里拉走了。这个善良的,不识字的女人,根本不能判断这种事的深浅。起先, 她以为人家要把男人拉出去枪毙呀。直到后来,村里人才告诉她,王满银被拉到她娘家村里 劳教去了。她于是在公路边把放学回家的兰香挡住,让妹妹看住她的家门,自己拉扯着 两个孩子赶到了娘家的门上,打问看公家如何处置她男人。她现在其它事什么也不...

平凡的世界(第五章)

一九七五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混乱的 状态中。四月,张春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 政》。在快要进行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似乎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越批越多了。 在农村,阶级斗争的弦绷得更紧了。县、社、队三级,一切工作都用革命大批判来开 路。有的县竟然集中四、五百脱产干部,到一个生产队去批判一个大队书记的...

平凡的世界(第四章)

星期五,孙少平请了半天假,来到城关粮站,拿润叶姐给他的五十斤粮票,按粗细粮比 例,买了二十斤白面和三十斤玉米面。这年头,五十斤粮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润叶姐塞给他的那个小纸包里,还有三十元钱,买完这些粮,还剩了拾元,他准备拿这 钱给祖母买点止痛片和眼药水,然后再给自己换一点学校大灶上的菜票。 他把这些粮食从粮站上背到学校,换了三十斤亚洲票和五斤欧洲票。另外的十 五斤白面他舍...
  共1348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