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想你最爱的人

想你最敬爱的人

悼 词---2

接续---悼词1 瞿老伯父的一生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民族的一生,。 瞿老伯父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枷锁中挣扎时,不知忍受了多少不公平的政治待遇;不知默默承受了多少生活的坎坷和精神的重压;不知遭受多少经济拮据的困惑;不知暗暗吞下了多少难忘的辛酸;不知有多少对孩子们殷殷切切的企盼。 谁能想到,当你满怀爱国热情的双手,捧出为我国电气行业生产的科技食粮,并将其奉献给社会的时候,有人却赐给你一...

悼 词---1

悼 词 尊敬的各位长辈、领导; 至高无上的诸位亲朋、挚友: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至极的心情,在鞍山殡仪馆吊唁大厅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及追悼大会,深切悼念世界上以博大胸怀为你呵护的伟大父亲瞿老伯父。 瞿老伯父姓瞿名安,生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湖南长沙人。现因患肺癌转移,体力日衰、患部渐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二○○九年四月四日清明节当日13时06分,他老人家生物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相对静止了,心脏...

清明祭母

我亲爱的妈妈清明节又要到了,儿子十分想念你,不知道你在天堂过的可好,儿希望常常在梦中与你相见,已叙离别之情。

母亲节祭

母亲于2009年2月27日仙逝,享年78岁。 今天是母亲节,看着别人家的儿女在张罗着为母亲过节,我的心突然非常空荡--我去哪?为亲爱的母亲祝福! 44年前,在母亲的痛苦中,我来到这个世界,在母亲的期望中成长。父亲是一个最最普通的一名煤矿工人,母亲没有工作,拉扯着五个儿女,七口之家月收入仅有54.82元,艰辛度日可想而知。父亲性格孤僻,上班下班很少与人来往,只是拼命干活补贴家用。母...

伟大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她以无私而宽厚的情怀 养育我!!我永远铭记在心 !我希望她在天堂里快乐幸福!! 她是一个善良的 人。 肯帮助别人,大度、仁厚! 她超越了世上任何一位母亲 !!因为 她是我的养母!! 每年的清明节 我们都缅怀她!深深地感谢她的恩德 !!竹英妈妈 我们永远怀念你!!

我的父亲

从没有仔细看过爸爸 那晚8点多,爱人不在家,我挺着大肚子从外面吃饭回来,远远看见,路灯下,爸爸坐在一个石墩子上是在等我。我远远盯着爸爸,认真地,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有爸爸,真好!我真幸福! 但是,那时爸爸已经病重了,几个月后,爸爸走了,到天堂去了 爸爸,你在天堂多和别人聊聊天,别寂寞了!

鲍国宝:紧急送电进北平

2009年09月22日11:23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鲍国宝:紧急送电进北平 看着这些用无数心血和资金建起来的电厂被亲手毁弃,工程师们痛苦滋味难熬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 | 北京报道 1948年隆冬,天色渐暗的北平城,街道上路灯全熄,室内烛光如豆,人们在一片漆黑中等待着围城后的第一次电力供应。 北平城外,围绕电力供应的战斗正激烈进行。12月14日,京西咽喉要道附近,解放...

鲍国宝:严谨治学 高风亮节

鲍国宝是个勤奋务实、治学严谨的学者。1924年留学归国后,面对我国电力落后的局面,他深感任道重远。他虚心向同行学,向书本学,结合工作实际学而不厌。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学习苏联经验,年过半百的鲍国宝坚持每天自学俄文,后来能够阅读俄文,翻译俄文书籍资料,能和苏联专家交谈。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1900~1995年)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世界性的科技巨著,共有7卷31册,要把它翻译成...

鲍国宝:施展才能 老而弥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鲍国宝先后担任华北电力公司总经理、燃料工业部华北电业管理局局长。那时候,百废待举,经济建设需要电力先行。他重点负责华北地区电站、电网的修建工作。1950年,大同煤矿恢复生产急需电力供应,他迅速组织技术骨干修复了大同发电厂。1950年8月,鲍国宝被任命为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局长兼修建司司长,主要协助苏联专家对东北地区抚顺、阜新、富拉尔基3个电厂的恢复装机,督办...

鲍国宝:战火生涯 迎接光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飞机轰炸广州,形势一天天危急。鲍国宝和广州电力管理处的同事们坚持岗位,随时准备抢修被炸坏的线路。一天,鲍国宝接到广州市市长曾养甫的指示:一是要坚持供电,直到最后;二是如果广州失守,必须破坏电厂之后才能撤退,炸药由工兵队负责供给。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惠阳淡水登陆,21日侵占广州市。沦陷前夜,曾养甫打电话给鲍国宝说:我先走了,你好自为之。鲍国宝获悉广州失守,...

鲍国宝:赴美留学 立志报国

鲍国宝是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山场村人,1899年5月5日出生于一个茶商家庭,父亲鲍瞻旷,母亲曾清。他6岁到上海入读私塾,随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和中学读了7年书,1917年到北京清华学校学习了一年后,由公费资助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留学。他于1922年7月毕业,获机械工程师学位,因成绩优异被授予金钥匙奖。毕业后,他又在美国柯罗发斯发电厂、美国机车制造厂孚斯内燃机制造厂实习一年,于1923年11...

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上,你们饱受艰难困苦,让我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看到缤纷灿烂的世界,看到那高耸的大厦,旋转的厅,电子街的机房,夜市上的灯,感受不够那新潮欢涌大都市,道不尽那名厨佳肴色香农。 我衷心祝福二老在天国里幸福!

想念

你们走了多年了,我非常想念你们,特别是在我搬到新居后,如果你们在我们身边,让你 们与我们在一起共同享受快乐。祝你们在天堂快乐!

为革命富家少奶扬眉出剑 纾国难元勋夫人义薄云天

南方都市报 徐宗汉(1876-1944) 徐宗汉,原名佩萱,广东香山县北岭村人(今珠海市北岭乡人)。1876年出生于上海一户富有的买办兼茶商家庭,从小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制造、运输枪弹和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夫妇。1944年逝世于重庆。 人文观察 香山女侠 革命是暴力的最顶级版本,理所当然一直由男性唱主角。但是...

回忆哥哥

我哥哥大我二岁,自我懂事以来,哥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清秀、聪明、爱干净、特别懂事、读书特别好(总是在班里前三名)。其实哥留给我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哥哥形象,我几乎找不出任何的缺点。由于爸爸在杭州上班,小时候我们都是跟着妈妈和奶奶长大的,妈妈那时候在当地的造纸厂上班的,是三班倒,经常上晚班,我记得那时候我只有5、6岁,我们都是与奶奶睡一张床的,我胆小,总是不敢一个人睡一头,就经常与哥哥争着谁与奶奶睡一...

徐宗汉:患难结缡比翼奋斗

1911年4月27日,黄兴胸前挂着一箩筐手榴弹,率领一支敢死队径自攻打督署,因寡不敌众不幸兵败。黄兴右手中弹,伤及二指,经万般艰难逃脱,后泛舟于珠江,在徐宗汉组建的河南溪峡分机关获救。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爱情。当徐宗汉忙前忙后为黄兴包扎做饭时,一种莫名的感觉很奇妙地在彼此的心田弥漫开来。 4月29日,黄兴手指发炎溃烂,徐宗汉当机立断,通过老友张竹君的安排,护送黄兴登上哈得安号夜轮逃亡香港...

徐宗汉:才华横溢灵犀一点

1907年,在丈夫去世之后,徐宗汉挥泪作别一对儿女,到南洋槟榔屿与二姐徐佩瑶会合。在中华女子学校里,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特别是与孩子们的家长交流,徐宗汉毅然决然开始自学马来语。就像当年学英语一样,没有任何基础,谈不上有什么正规的指导,全凭一腔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徐宗汉又能以马来语与人交流会话了。见多识广的二姐也情不自禁地赞赏:小妹,你不愧是语言天才啊! 如果不出意外,徐宗...

娇子小学网络爱国主义祭奠基地

学生爱国主义网络平台

徐宗汉:不安分的李家媳妇

1892年,一个16岁的小姑娘正陪着二姐在澳门的一家诊所看病。和颜悦色的医生见她颇可爱,就关切地问:看姐姐打针,你怕不怕呀!小姑娘唇角一扬,显出毫不在乎的神气。医生爽朗地笑起来:当然啦!又不是你打针,当然不怕啦!小妹妹急了,赶忙辩解:家里人反对看西医,还是我把姐姐拉来的呢!医生很高兴,又问她:那你知道,要解救思想疾病,须看什么医生呢?这一问,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小朋友一下子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了。...
  共1348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