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痛悼清柏--李大锦

清风翠柏心欲碎, 黑云压城诉伤悲。 追忆石家扬团旗, 今朝他似举团徽。 挚君重义人长久, 再到兰棱还找谁?

清明节:妈妈、舅舅、今今和我一早驱车来到墓园祭扫...... 越走越远的是父亲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是父亲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导.父亲走了,才知道什么叫没有什么叫失去,才懂得再续情缘的渴望而不可及......爸爸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 我们好想您! 您的大女儿:孙韶

纪兰舅的追忆

我也贡献一点。是的,那一年你们妈妈每天都带我睡、与我联手对付欺侮我的邻居、当我受伤了还帮我洗澡。但我应当还是称呼她为“传奎姐”,而叫玲姨“姐姐”的。当然,我的记性不好,或许玲姨是对的。至于香蕉的事,我的记忆完全是另样的,我的记忆是有那么一根香蕉(是的,就一根),谁买的已不记得,只记得一根香蕉大家吃,每人一小口,非常不过瘾。如今看来,应该是你们妈妈给我的这一根解不了我的馋,吃了玲姨的那一根还是没有满...

舅爷,祝您在天堂平安、幸福!

舅爷: 没来得及见您最后一面,外甥孙子不孝! 您是咱们家最有威望的长辈,失去您让我们悲痛不已。这么多年了,您不仅要忙事业、照顾身边的家人和后代,还要为王家那些荒唐的事情操劳,您辛苦了! 没想到我07年在澳大利亚生病时与您的电话,成了这辈子最后跟您的交流,舅爷,我想您。 记得我在读大本的时候写过一篇博客,正处于人生比较迷茫时期的我这么写到我有四个舅爷,要是有一个在我身边也行啊...

一段迟迟未能发出的文字——感谢、想念女儿

乖乖女:9月1日妈妈回来了。就像原来一样,无论我去哪,回家后都要向你讲述我所有的见闻和点滴,我们一起分享、一起欢笑、一起点评,多好! 因为当天回东川已太晚了,到了东川太阳谷我还打电话给你阿公说:我忘了带钥匙,太晚了你们都睡了吗?阿公说:我等你来拿。你阿婆肯定是已经睡了,听到我要回来,担心我一个人害怕,就一直等着我,晚11时,拿了钥匙阿婆又陪我回家。这世上只有自己的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都那么...

骨肉分离 撕心裂肺

宝贝你走了,你知道,妈妈虽活在人间却是饱受煎熬,想你,想随你去却不能,2.19.凌晨5点,你说想喝水,我喂你喝了一小口,你就说抱抱我吧在你床上,我心痛地搂住你瘦弱的肩膀,你说好了,我要睡了,我就躺在了你的身旁,我们一同入睡,不想,这就是你最后一句话。太阳出来了,可任凭我声声呼唤,你却再也没答应我...只有你那极不均匀的呼吸声,如泣如诉,仿佛在对我诉说着离别之痛,我知道,宝贝是在说:不想、不忍离...

孙大光-人物评价

孙大光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新中国的交通事业和地质矿产事业无私地奉献了一生。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坚持真理,刚正耿直,无私无畏,光明磊落,才思敏捷,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实事求是,知人善任,平易近人,联系群众。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个真实的陈寅恪

http://cd.qq.com  2010年07月03日  新华网    陈寅恪故居   7月3日,陈寅恪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   中山大学永芳堂,陈寅恪的铜像就屹立在大堂中央。   这尊铜像,是以历史系78级全体同学的名义捐建的,作为陈寅恪的再传弟子,他们请来了最好的雕塑家。满头白发的蔡鸿生教授说:要将盲者的眼睛雕塑出来,是最难的。   而铜...

万国鼎:辛勤耕耘 成果累累

编写工具书   万国鼎一方面重视农史资料的搜集,同时又积极开展农史研究,所以他的成果是多方面的。早在20年代,为了检索资料方便,他就以其渊博的知识,坚实的文史基础,先后编写了《新桥字典》、《中西对照历史纪年图表》、《中国历史纪年表》等工具书,其中《中国历史纪年表》一书,直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并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30年代初,他又翻译出版了美国人格刺斯编著的《欧美农业史》一书,这是中国...

开国中将王秉璋逝世

王秉璋(1914-2005),河南省安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通信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代科长,第二师司令部参谋,陕甘支队第五大队参谋,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

开国少将潘寿才

潘寿才是河南省新县人,1906年出生。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 放牛、砍柴、烧木炭。其长兄担任过村苏维埃主席,父、兄、舅父先后被国民党 迫害致死。 1928年参加光山县游击队,任战士、班长、排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红军后,历任红4军10师29团参谋、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红31军93师组织科科长、 277团政治处主任、278团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

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

一九四九年五月到汉中,一出西安,父亲有鉴于四川仍很完整,力主部队应该下四川,稳定川局,代总统李宗仁坚决不允。在汉中,担误近半年时光,等到终于奉蒋先生命令下四川,局势已经无力回天。胡宗南部幕僚转述,基于集中兵力之思考,父亲的幕僚们曾经有好几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是直冲山东,到江苏连云港。第二个想法,直冲武汉,武汉位处华中交通枢纽,一旦情况危急,可南下广州或江西,再退往台湾。第三个想法,是下云南建立长期游...

胡宗南-进攻陕北

对于胡宗南率25万大军与毛率的2万西北野战军在陕北打了1年,屡吃败仗,毛从容应对,从不惊慌,原来就觉得肯定有内奸。后来也听我党说过,我们在台湾还有极高层阶的间谍。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个人就是胡宗南。回头想想,也很正常。胡宗南出身贫苦,早年思想左倾,艰苦朴素、不爱钱财、不好女色,是个理想主义的人物,的确是个理想的地下党员的人选。胡宗南最终以一名一生没有暴露身份的国民党要员身份死在了台湾。  ...

李玉林副校长赴京看望王恩厚老校友

6月9日,副校长李玉林、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钟文勤在校友办主任刘金洲陪同下专程赴京看望了因病正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的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王恩厚老校友(享受正部级待遇)。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玉民等一起看望了王恩厚老校友。 王恩厚老校友的女儿到医院大门前迎接李玉林副校长一行。看到母校领导来看望,王恩厚老校友非常激动。王恩厚与李玉林等人亲切握手,感谢学...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高祖国学术地位

在农林植物研究所建设过程中,陈焕镛把标本和书刊的交换作为重点工作,几年内向国内外发出交换标本37,000余号,先后和美国哈佛大学、纽约植物园,英国邱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柏林博物馆,奥国维也纳博物馆,新加坡植物园,爪哇植物园和新加坡科学院等15个机构建立了联系,通过标本交换得到一万余号标本,遍及印度、日本、南北美洲、欧洲、巴尔干半岛、非洲、新西兰、婆罗洲等60多个国家...

2011年10月2日

2011年的10月2日下午两点25分,你走完了你45年的岁月,离开尘世,进入天国。2011年的10月1日,你一宿未眠,你在大口的喘气,很频繁,很急促的喘着,尽管吸着氧气,可是你还是感觉很难受,我去找主治医生,他们很无奈的看着我,护士同情的劝慰我,让我准备后事,我还是不相信我一直认为人的生命不会如此脆弱,你不会这么快离开我。在我的坚持下,他们用了药,我希望有奇迹发生。我像往常一样坐在你旁边,握着你的...

汤寿潜生平简介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先,又作蛰仙,清浙江山阴(今萧山城山大汤坞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早岁颖异,以文学见称。青年时曾出任浙江金华书院山长,主张教学以实用为务。   光绪十二年(1886),入山东巡抚张曜幕。光绪十六年(1890)作《危言》一书,共4卷,提出精减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并阐述其改良主张。   光绪十八年中...

张老是我们的先辈

张老是我们的先辈、是我们京渠村的骄傲,相亲父老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长上来拜祭我们的先辈,让他不再寂寞!

妈妈

妈,清明节到了,我跟你做了几身衣服,你还想要什么就跟女儿说,我跟你做,妈妈我还跟你准备花种,跟你院子栽好多好多的花,我到清明节就来看你了妈妈,想你。

解放贵州长顺战役烈士刘西平简介

刘西平 基本信息 性别:男 籍贯:江西省淮阴 政治面貌:不详 出生日期:1912 生前情况 生前部队: 生前职位:饲养员 牺牲情况 牺牲时间:1950-3 牺牲战役:解放长顺 牺牲地点:长顺县城关东门
  共1348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