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父亲节快乐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出生贫苦

 1912年8月29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体弱多病,4岁时仍不能站立行走。13岁在高小读书时就立下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并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由于他作战勇敢,...

医院:凶手在院花67元,并非医患纠纷!那为何杀死康红千?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昨天透露,经调查,前天砍死该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康红千的患者王某,此前与康红千并未发生过任何冲突,王某仅在该院看过两次病,花费挂号费27元、针灸治疗费40元,凶案应该不是医患纠纷引起。   事发诊室恢复接诊   前天中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二楼一诊室,针灸科主任医师康红千被男子王某持斧砍死。昨天上午10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座二楼,已经恢复正常...

人物——高彩璋

  高彩璋,陕西延川人,1920年11月出生,1935年9月参加红军,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3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历任译电员、股长、科长,中央军委技术部干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总参某部某局原政委等职。

纪念卞仲耘殉难40周年

  悲逢北京师大女附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卞仲耘殉难四十周年之际,她的老战友和丈夫王晶尧先生约我写一篇实录,以资纪念。   卞氏乃北京文革罹难之首者。继其后,全国又有千千万万无辜者惨遭迫害。此实我国自古未有的空前浩劫!我作为当日的目击并身历其境者,能不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奋起秉笔直书,仅欲言予幸存世上的未亡人。   1966年6月初文革工作组进校后,某日中午下班时分,我经过校门口的会客室,看见卞仲...

原版--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Delivered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on August 28, 1963. Sour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Peaceful Warrior, Pocket Books, NY 1968   正文如下:    ...

中秋惨案---田娟

2011.9月12日的月圆之夜,年仅24岁的服装厂工人田娟,在旧宫镇一出租房内被人杀害。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死者家属认为,凶案的发生与服装厂老板安排男女混住不无关系。现在,他们准备聘请律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悲剧发生在大兴区旧宫镇的鑫兴皮服城。   所谓的皮服城,其实就是一个出租平房的大院。在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数百家。服装厂的工人们在院里上班、居住,田...

悼念 杨宗寿

矿工龙明孝说,5月中旬,矿长要求毛素江继续开采铁矿的安全柱,毛表示矿井里面不安全,不愿去,矿长则告诉他不去就扣工资,最终毛素江还是硬着头皮深入矿井继续采矿。因为做工挣钱的机会不多,很多时候工人明知危险也要下矿做工。结果这次毛素江就被埋在了里面,生死未知。矿工杨中银表示:除了上面这27人在井下,白胜村大道的袁兴禄其时也在井下,还有红宝村的维修工陈泽云,算下来应该是29人。杨中银认为,这是一起人为引起...

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遇难者李建文

 8月26日凌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安塞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旅客的双层卧铺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碰撞,随后燃起的大火导致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   26日凌晨2时18分左右,一辆从呼和浩特市开往西安市的大客车,在安塞服务区外与一辆刚驶出服务区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随后引发了大火。记者26日下午在事故现场看到,大客车的车头在与罐车尾部撞击后已...

1948年10月1日 朱瑞牺牲

  2006-10-01 来源: 网易历史   1948年10月1日,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兼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的战斗中,不幸触雷牺牲。   朱瑞,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县。曾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中共,1929年回国。193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科长。   1934年调...

父亲诞辰纪念

今天是老父亲96岁诞辰日,时光荏苒,世事沧桑,一转眼您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如今回想起您健在的时候,今天一定是子孙后代都围绕在您身边,分享您的生日快乐。现在只能在网上和您说几句心里话了,在脑海里浮现出您的音容笑貌。 爸爸:今年春节我给大爷大妈他们电话拜年了;也给远明哥嫂他们电话拜年了;祝他们身体健康!前天我去了四妈家给她老人家拜年了。远亮和远秋都在,大家一起回忆起老一辈的趣味乐事,四妈说有一年您和妈...

呼唤我的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 我知道中国有母亲节好像还是两年前的事。那是我们毕业了25年后的一次同学们相聚午餐会上,有位女同学说下周日就是母亲节,我立马端起酒杯,提议所有男同学们为在座的作为母亲的女同胞们干杯!祝身为人母的女同学们青春永驻、身体健康! 就是在这次聚会之后,我知道了有母亲节。然而我仍然未在心中对我的母亲有丝毫的重视或感恩的表达。但在去年的母亲节,我忽然有种预兆,我的母亲已93高龄了,不知能...

彭克立战友文献

我叫张义拭,原名张聿栻,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莘县文明寨,18岁从军,次年参加了淞沪会战,24岁追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缅甸(时任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4团1营1连上尉连长),曾率领全连战士在于邦大捷中击毙日军30余人,活捉日军中尉1名,战后荣获国民政府七等云麾勋章1枚,美国银星奖章1枚。 中国远征军入缅三年血战,前后投入兵力40万,伤亡近20万,当年并肩杀敌的战友,大多都已为国捐躯。我能够在枪林弹...

母亲我真的很想你

逝者如斯,往事如烟。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流去了一些,又有一些流过来。 在妈妈刚离开我的两个月时间,我都不能接受妈妈已走的事实,泪水和思念 将我折磨得不像人形,那种巨大的丧母之痛难以形容。 你的离去是我一生最大的、无以言语的伤痛。倘若上帝给我一个愿望,我将会用我的所有甚至我的生命去换来您们的重生;倘若有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儿子;倘若能您能重生,我将无憾无悔!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李先念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革命老前辈

记李先念二三事   李先念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革命老前辈。上个世纪50年代前期,先念同志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后又兼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市长,我在中南空军(广州军区空军前身)工作时,耳闻目睹的几件事,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和平谈判是特殊情况下的斗争,比打一次大仗更为艰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渴望和平。蒋介石想独吞胜利果实,搞假谈真打,先后调集30万大军进行围攻,中原部队所在地...

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逝世 享年98岁

  时间:2010-11-25 02:49: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华同志,因病于2010年11月24日3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视频:原外交部部长黄华同志逝世 ...

彭湃-人物评价

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翌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

老舍-创作生涯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 《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

石珊珊想早点看到女儿

  附近曾有人说看到过石珊珊,在她过东南章村旁那条路时,她的电动车歪倒了。一股大水突然从上面冲下来,她抱住了一棵树。   刘小松推测,在这时,石珊珊打通了婆婆的电话。   妈我到东南章了,我抓到一棵树。妈,我害怕。   电话挂了,婆婆手抖得握不住电话。这个空当,刘小松和石珊珊通了一次电话。   婆婆再回拨过去。还没说话,突然听到一声,哎呀妈呀。   此后,她的手机再也没打通过。   刘...

张和顺泪别妻儿早年赴台谋生一去却成永别

1949年2月,27岁的张和顺泪别妻儿,与他的两个舅舅一起,从晋江内坑镇土垵村前往台湾打工,期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养家糊口。谁曾想,台海风云突变,他这一去却成为永别,直至去世都没有再踏上故乡的热土,与亲人团聚。 那段时间,他的妻子张红柑经常偷偷地哭泣,期盼出现奇迹,将丈夫带回自己的身边。而那时,两人的独子张成康年仅3岁,还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张成康慢慢长大了,每逢过年时,看着小...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