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农民工在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后死亡一事,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并且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从个人转向了整个露宿农民工群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露宿桥下打零工的农民工,大多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们早已安然露宿生活,不觉严寒酷暑之苦。(中国新闻网 12月05日讯)
这些天,围绕着郑州农民工在桥洞下躺了20多天死去,引发了不小的热议。于是,这个多少次被我们提起、又多少次被我们忘记的群体,再次成了关注的热点,准确的说,再次成了救助的对象。当有记者准备报道的时候,有民工说,不愿意被报道,因为孩子看见后会难过。这句话,透露的不仅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更有对自己到现在还挣不到那么足够的钱、还不能让家里边能有稳定的日子的不甘,在他们看来,自己能吃苦、肯吃苦,而且什么活都能干,为什么就偏偏成了被救助的对象,自己的干的工作像是在乞讨一样?
事实上,当一座座写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想或者习惯性的忘记,有多少农民工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一份调查显示,在石家庄普通的泥瓦工一天能拿到400元,类似的调查也频频被报道出来,而且也往往会拿大学生刚毕业时候的平均工资做对比,其结果是:很多应届大学生挣的钱还没哟农民工多。潜在的逻辑则是,农民工挣的钱一定要比大学生低很多,农民工一天拿这么高的钱很不正常。如此不符合逻辑的惯性思维的的确确存在,就像当研究生去应聘环卫工的时候,马上会招来一顿臭骂:你堂堂的一个研究生,就甘心做个环卫工?反过来问一句,农民工怎么了?环卫工怎么了?冠冕堂皇的“职业无贵贱”只流于形式吗?
正是因为民工的群体所创造的价值没有办法让社会慢慢的阅读,也没有像一个产品一样的放在社会面前,所以,才会有“不愿意报道,怕被孩子知道”。正如一位农民工所说,住在桥洞下的一个好处是,找到的活基本都可以日结工资,不用担心拖欠。假如说,他们干了一年的活,得了一年的工资,那么住桥洞也真的无所谓,虽然苦了点,毕竟挣到了钱,回家给孩子有个交代,当再次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向家里报个平安,给孩子说声“儿子,爸爸过年回家一定要给你买辆新自行车”。正是担心被拖欠工资,心里才没底,心里没底也不敢对家里做出什么承诺。
我们已经习惯的把农民工当成弱势群体,把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当成是最基础甚至脏乱差的代表,但这些活总得要有人干,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可怜他们,相反,应该把他们当成和我们一样的群体来看,慢慢的尊重民工及民工的工作,这样,他们才不会感到被孤立,感到被可怜。(长江网 李恪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