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两字重千钧。春节渐渐远离,端午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端午划龙舟活动又被人们提起。今年我市继续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同时将在南滨街道直洛十八亩建水上运动中心,把龙舟活动引导到竞技、健身、基地运动上来。过个平安祥和欢乐的端午节,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更是广大市民的心中愿望。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管理工作会议,部署禁划工作。从今日开始,本报推出一组有关划龙舟的报道,期望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以健康文明的方式欢度龙年端午节。
2005年5月17日这天,天气是近期少有的晴朗。东山街道下埠村一只龙舟未经审批、擅自上水划行。舟上人员未穿救生衣,在上望北隅村中塘河,上空一条电线断落在龙舟上,2位年轻人落水,在两个小时后才被打捞上岸——一个是25岁,另一个才22岁。处在生命中最灿烂季节的他们,就此陨落,成为千百年来划龙舟活动中一次次上演的悲剧中的两名主角。
这是我市最近一次因划龙舟活动造成人员死亡的事件。
自从有了龙舟活动,有了龙舟竞渡,伴随而来的就有沉船的事故、人员的伤亡,以及村际的纠葛、宗族的纷争,因而使这部长长的龙舟活动史渗透着血和泪,因而使龙舟话题显得沉重和辛酸。
一个村庄的百年三大案
据陈正焕老人撰编的《钝笔杂钞》及其它有关资料记载,莘塍某村近百年时间里,因划龙舟发生了3件大事故。
清光绪22年端午节,该村因划龙船与外村相斗,龙舟被打沉,岸上村民出场营救。刚结婚不久的识水性的陈姓青年在水里救人时,被岸上丢下来作为浮板的店铺踏门砸中死亡。此次斗殴,共死18人,当地人称其为“十八案”。
清末民初,该村新龙舟上水,夜间在莘塍河口宫拜“乌龙娘”,按习俗以碗作桨,不击鼓,被外村龙舟撞沉,13人丧命,被当地人称为“十三案”。
1947年左右,该村龙舟与外村龙舟竞渡,外村龙舟输后,龙舟上的人用旗杆击打该村龙舟上的人,一人面部被打伤,龙船桨被打落水。事后该村发动全村18至50岁青壮年约1000人,每人喝香灰酒,去对方村械斗。对方闻讯,全村逃到塘河北岸,并拆掉河上桥梁。该村参斗者无法追赶,将对方村十来幢房子捣毁以泄心头之恨,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陈正焕老人在他的《钝笔杂钞》中介绍,该村有家训:“不准子孙参加划龙舟之事,否则就是不孝子孙。”但他同时感慨道:“时过境迁,一百多年已经过去,祖训早已忘记。”
“6·6”械斗事件震惊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瑞安划龙舟活动发生的案件,当以莘塍地方与直洛地方在1981年6月6日(端午节)由纠纷引发的械斗事件影响最大。当日,双方参与斗殴人数达15000余名,致伤128人,毁坏房屋155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企事业单位10多家,损失12万元(当时价),导致区社机关、公安派出所等被围攻。“6·6”事件造成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学校停课、交通中断达一周之久,械斗中心地带不少群众流离失所,寝食不安,当地百姓深受其苦。后3名肇事者受到刑事处分。
除以上震惊全国的械斗事件,还有以下几起至今常被人们提起:
1981年6月5日下午,城关涌泉巷和西门大队发生划龙舟纠纷,西门龙舟绕道飞云江回村,大量群众在埠头迎接,安全措施不够,一人坠江身亡。
1985年6月22日,大典下河面上7只龙舟竞渡,落后龙舟不服输,与围观群众引发口角,烧毁观众所乘船只,接着发生斗殴,十多人落水,几十人受伤。
1986年6月11日,鲍田和三都龙舟发生纠纷,被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化解;罗南乡因划龙舟引发械斗,所幸没有酿成严重后果;莘民前埠龙舟与超过河界的上望龙舟碰撞,最终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双方受伤十多人。
2008年6月,上望街道薛后和九里两地个别村民因划龙舟发生纠纷,互扔矿泉水瓶、龙舟桨等物品西,并引发了冲突,一些店铺玻璃被打碎。
沉船教训也很惨痛
除了村际纷争械斗造成人员伤亡,沉船事件也常有发生。
1987年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三)三都乡发生的沉船死人事故,是我市20多年来发生的最为悲惨的龙舟事故。当日凌晨,该乡新居村一只龙舟没有经过修理匆忙上水,半小时后,在新居桥外北堡至新河桥之间河面上,龙舟缆索突然断裂,整只龙舟很快散架,并沉入水中。当时龙舟上共有19人(有不少人不会游泳),其中6人溺水身亡。龙船头家自知罪责难脱,举家外逃。
在前几年开禁的龙舟活动中也发生过龙舟倾覆事故。2004年6月20日,东山街道一龙舟在市区东门岭下塘河附近活动,一大吨位轮船驶来与其交会。小龙舟无力抵抗大轮船掀起的波浪,顷刻之间倾覆,龙舟上人员全部落水,所幸无人员伤亡。
多少不该上演的悲剧,至今还在亲历者眼前浮现;多少沉重的故事,至今还在你我口中传递。生命的代价、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不能忘,又怎能忘却!
网上纪念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