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缅怀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许高科

来源: 发表人: 2023-01-20 浏览量:1172
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一段持续高温不退,酷暑难耐的日子,王宁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平实的一生像春雨一般,时刻都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现在我把记忆中几件小事写出来,作为对这位老领导的缅怀。

  一九七一年初夏,省革委会保卫组派出工作组到高州蹲点。当时王宁同志刚从红光“五七干校”被“解放”出来,作为工作组的普通一员和我们一起到了高州,住在县革委会观山招待所。因为没挂任何领导职务,他就和我们大家一起同住在八九个人的大房间里,白天出去开座谈会,搞社会调查,晚上回来自己洗衣服。有一天工作组研究工作,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对那些老的“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要不要摘帽?多数同志认为,这些老家伙反动立场很难转变,就让他们戴着帽子进棺材好了。另有少数同志认为,还是要立足于帮教,只要他们不再仇恨社会,不再教唆子女反对政府,就可以在他们临死之前帮其摘掉“五类分子”帽子。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话题。

  王宁同志在会下跟我说,这个问题我是完全赞成你们少数几个同志的意见的。他说,还是多争取改造一些人好。尽早摘掉帽子,这不只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亲朋好友一大群人的问题。

  一九七二年全省自上而下,相继撤销革委会保卫组,重建各级公安机关,王宁同志重新回省公安局(次年正式改为省公安厅)主持工作。恢复重建,正是用人之际,很多老公安厅的干部相继归队了。这时,有几个在“文革”中犯了错误的干部,也要求归队回省厅工作。省厅政工部门和各业务处室都连连摇头,不予接收。后来,他们直接找到王宁同志那里,要求归队。厅里不少干部纷纷向王宁同志建议,都说这些人是“文革”中整老干部的“造反派”(当时王宁同志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一个),千万不能再回到厅里来。王宁同志却不以为然。他说,一个人一辈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要允许人家犯错误,更何况这几个同志都是在“文革”中受极左思潮影响犯的错误,不要看得过于严重,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好。后来,根据王宁同志的意见,这几位干部还是被接收了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北京中政大进修学院学习的那年秋天,王宁同志和白大姐一天晚饭后到四十号大院我们家中探访。他对我爱人说:王骏同志去北京学习,你一个人在家里,除了上班还要照顾老奶奶,带好两个孩子,很不容易,够辛苦的。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找老于(指当时的办公室主任于希贤同志),要他帮你解决。他还说像换煤气罐这样的事,你们老的老,小的小,扛不动,我会告诉老于指定一个专人按时来帮你们换。这件事令我们全家人感动不已,我爱人还详详细细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信告诉了我。

  诸如此类的小事,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这样一位可敬而又可亲的老领导,永远是我为人处世的楷模。

  王宁,原名许高科,山西省襄陵县(今山西襄汾)人。1923年4月生,1938年7月参加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省副省长兼省公安厅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兼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