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别让暴利“埋葬”了殡葬业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5717
观点一:何故感叹“死不起”
这些年来,老百姓受到来自各方的经济压力很多很大,看不起病的有,上不起学的有,买不起房的有,挣不到糊口钱的有……但,有一种声音让人听来毛骨悚然,那就是“死不起”。原因是现在我们的殡葬业市场处于垄断经营的格局,一步步走向暴利行业,在死人身上毫不顾忌地大把大把赚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原本是国人慎终追远扫墓祭祖的节日,但一读这两则新闻,活人的心情忽然沉重了许多。一则新闻是清明节前夕,央视记者去武汉进行新闻体验和调查时获知,在殡葬业,几十块钱的骨灰盒可以卖到几百元,一千元的骨灰盒竟卖到了一万元,他们调查后算了一笔明晰账,投资三个亿的墓地,建成后能卖到四五百个亿,利润高达一百多倍!暴利啊,暴利!还有一则新闻是晚报记者对兰州殡葬业的调查,新闻标题是《天价墓地,何时远离身后事》,一看标题,就会让活着的人倍感负担沉重(见晚报4月5日02版)。这两条新闻,一条说的是长江流域的城市武汉,一条说的是黄河流域的城市兰州,由此看来,无论南北,我们的殡葬业已成为暴利行业的“领头羊”了,跑得还越来越快,越来越欢。
“一个骨灰盒卖到了一万元,让人活不活了。”一个老大妈这样感叹。难怪现在的老百姓有“死不起”的叹息声,因为死也成就了一个“昂贵”的行业。
记得数年前,有个人大学毕业后托熟人找工作。有人通过硬关系想把他推荐到火葬场去工作。得知找的单位是火葬场时,那个大学生和他的家人都很不乐意,觉得去那里工作晦气。后来,有人点拨他:“快去吧,有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工资高得很呐!现在没有大门路的人想去火葬场工作,都背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呢!”现在,读了有关殡葬业暴利的报道,我似乎彻底明白,在咱们这里,死人的钱不但好赚,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大把大把地挣。
这无疑是我们身边的怪现象!但仔细分析这种怪现象背后隐藏的根源,其实并不神秘,很简单,那就是权力巨大的商业垄断!
现在,殡葬业为何在狂跳暴利之舞呢?这无疑是市场行业垄断和市民不良厚葬风俗双重结合下的怪现状。行业垄断带来的市场弊端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让人们别无选择,只有任其宰割了。而现世流行的奢侈厚葬风俗又和我国自古以来提倡的“厚养薄葬”文明习俗相背而驶,是另外一种虚浮的“面子”工程,这无疑给殡葬业提供了滋生暴利的温床。
“死不起!”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百姓语啊。现在,应该到了给暴利的殡葬业泼泼凉水的时候了,该到了治治殡葬业暴利的时候了。全社会在努力改变老百姓陈旧丧葬习俗,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观念的同时,尽快出台合情合理合法的殡葬法,从根子上规范殡葬业,让死者安身,也让活者安心,这才是良方正道。
观点二:殡葬业还要垄断多久?
数据显示,我国殡葬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大多数骨灰盒的成本只有几十元,但有的利润率竟高达2000%……殡葬业名目繁多的“特用名词”,让整个殡葬业赚得盆满钵溢。
地球人都知道,我国殡葬业的暴利根源于行政垄断———各级民政部门掌管着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殡葬服务机构掌管着各类殡葬服务,没有一项能逃过他们的手心。在老百姓“死不起”的抱怨声中,去年5月,《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炉,声称殡仪馆应该是“公益性非营利机构”。然而,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没有下文,殡葬垄断和高收费、乱收费依然如故。
中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着一些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并不让人奇怪。而且,其中的有些垄断可能是必要的,比如涉及国民经济安全的一些行业。但是,对于另一些“残留”的垄断,老百姓接受不了,因为这些行业完全没有必要实行垄断,像殡葬行业无关国家经济命脉,更无关国家经济安全,民间资本完全有能力胜任,而且肯定也有进入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必要非得由民政部门的下属机构一统天下?
在毫无必要实行垄断的行业构筑和维系垄断壁垒,这样的垄断让人忍无可忍!我们不明白,如果殡仪馆真能实现“公益性”、“非营利”,为何要禁止经营性机构参与竞争?唯一能解释的恐怕是,相关部门根本就不愿放弃垄断利益。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