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新民晚报:清明节期间该补上"厚养薄葬"课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5485
每逢清明,一些殡葬业问题常被揪出来示众,媒体不断对这项公益事业冠以垄断、暴利、混乱等恶名,乃至发出惊呼“死不起人”。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暴利和盛行的厚葬风有关。很多人都知晓,越是厚葬就越会滋生更多暴利乃至潜藏腐败,可社会公众对简葬、薄葬真的能接受吗?
前不久,听到龙华殡仪馆领导叹苦经,虽然竭尽全力向丧家推荐“千元办丧事”套餐,去年只有不到5%的丧家响应,而有10%的丧家反而选择万元级的体面葬礼。很多人嫌不到1000元的办丧费用显得“寒碜”,接尸车不是凯迪拉克专车,骨灰盒不够气派缺乏档次等,丧事简办简直是有辱门风。而对殡仪馆本身来说,首推“千元办丧事”的阳光套餐,目的并不在于“薄利多销”多赚钱,纯粹是想主动回归公益本位,但办好事也遇到了尴尬。
自从2003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榜单后,殡葬业就一直无法和暴利行业脱钩。一方面与行业垄断固有关联,但国人“厚葬时代”的病态消费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动辄数千元的骨灰盒虽暗藏三四倍的暴利,众多选购者亦觉欣欣然;好风水的墓位开价上万元,墓地生意竟然比房地产赚头还大,逐利者因此蝇聚;由市场调节价格的殡葬用品,对众多以孝为先的丧家来说,选购信条多为“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殡葬业暴利主要藏在骨灰盒和墓穴里,这几乎是众多皆知的秘密,但为何众多丧家视而不见?关键是“厚养薄葬”未能植入人心,无法从需求方推动殡葬业回归公益本位,间接遏制从业者追逐暴利的冲动。由此看来,在当今“白发浪潮”涌动的老龄社会里,清明节期间国民该补的课并非仅仅是如何扫墓祭祖,普遍学习“生前多尽孝,死后不浪费”的厚养薄葬,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