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豪华墓地高于豪宅价格 期待荡涤殡葬业暴利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6316
现象 从两座豪华墓地说起
今年,清明节第一次被我国确定为法定假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市郊的公墓区,有两个现象引起了我们注意。
现象一:一座至今尚未启用、约有四十多平方米的豪华墓地,用的材料相当名贵:小院子是用一种罕见的蓝色石料围成的,汉白玉供桌以及石桌石凳显然经过精心雕饰;深色的石棺以及闪闪发亮的黑色石碑,听说是从美国进口的‘蓝钻’,看到墓碑上没有刻字,似乎还没有葬人。
据当地人介绍,许多人都打问过这座墓地,但终因曾被政府部门叫停、“上面查得紧”而闲置至今。
现象二:面积约10平方米、价格近20万元的墓位,至今还被我市市郊一家墓区的工作人员当作“极品”推介。
而早在1998年,国家民政部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要严格限制墓穴占地面积,“今后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者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的规定,显然在利润面前被当成了“耳旁风”。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走访发现,那些价格在五万元以上的“名贵墓地”,毕竟只是少部分。
我国曾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倡导推行火化,原因很简单,就是移风易俗,节约土地资源。但是现在,动辄过万、数万的墓地,甚至超过六位数的豪华墓地,已经不是新闻。
内幕 豪华墓地为何出现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人们乐此不疲呢?
一位曾从事墓区营销工作的陈先生道破了其中原由:“一般情况下,公墓区所在地都是在城郊的荒山、荒地上,而这样的土地只要能批来手续,当地政府肯定乐意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就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征得土地。”
他介绍说,“据我所知,荒山、荒地的价格也就是万元左右一亩。在开发过程中,一亩地约为600多平方米,留开绿化带和人行道,可以做出约400棺左右,这是最为平常的低价位骨灰葬墓地。我们都知道,现在兰州市周边的公墓地价,都超过2000元,如此一算,一亩地可以开发出多少价值,就一目了然了。而若开发面积达到500亩,利润就更可想而知了。”而且那些豪华墓地的售价,远远超过了兰州市繁华地段的豪宅价格。
“刚才我们算的仅仅是墓地的花费,还不包括其他项目,一个墓地完成所有的花销,仅各项开支就超过10项,从火葬场出来,大致有骨灰盒、石材以及绿化、管理等费用。”
据了解,一般火葬等费用平均已超过2000元,而丧葬的主要花费却在墓区,这是整个殡葬过程花费最多的一块。而根据兰州各墓区的均价计算,安葬费主要包括地价、石材款、管理费和刻字费四部分,其中地价和石材款是主要开销。一般而言,兰州中、高档墓套一般在13000—37000元左右。
建议 倡导“厚养而薄葬”
可以看出,按照现阶段市民“厚葬”的消费心理,至少2万元。如果选择好一些的骨灰盒、石材等相关硬件和服务,费用就会翻番甚至翻几番———而兰州市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却仅仅刚过万元。
同时我们了解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兰州市的墓地价格节节攀升,从最初的千元左右升至眼下的万元以上。这中间除了材质涨价、土地涨价等因素外,市场经济大潮下消费者盲目攀比心理,也使得我市的墓地价格陷入了非理性消费的误区。
那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殡葬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下成为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因为传承几千年而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情结。但眼下花费不菲的丧葬费用,暴露出人们‘厚葬’的习俗,可‘厚葬’的背后,很多却不是‘厚养’的结果。因此,要改进人们的传统习俗,首先要改变老百姓旧有的思想和观念,提倡新型的丧葬方式。因此我主张,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厚养薄葬’!”
采访中,我市一社会学学者如是说,“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应该引导人们用鲜花、音乐代替冥币、纸扎等迷信用品,构造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健康、文明的缅怀模式。同时,更应推广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移风易俗,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倡导一种感恩的祭祀新理念。同时,我们广大的消费者要理性,特别是在选择购买墓穴时不要盲目攀比。”
期待 荡涤殡葬业暴利
有数据显示,我国殡葬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业的销售总额超过2000亿元。
目前,大多国营殡葬单位只是退出利润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殡仪服务和花圈等殡仪商品销售。但有业内人士称,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场,尚有利润更高的公墓项目。
由此问题浮现:殡葬业市场“现身”暴利行业,是有关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干预?还是默许的结果?
我国在殡葬体制改革方面,近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对殡葬市场也有所放开。然而,相当数量的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使得殡葬业的垄断坚冰仍未打破。殡葬业还是垄断经营,其格局依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要求降低殡葬费用的呼声不绝于耳。百姓对这一行业的抱怨之声也越来越高,并直呼“死不起”。
暴利的根源,在于垄断经营。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打破垄断。作为市场发展的规律,这句话放在殡葬业同样有着其极为深刻的意义。
在今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尽快出台殡葬法来真正规范殡葬业,荡涤暴利。当前需要尽快对殡葬业进行立法,以防止殡葬垄断的出现。立法既要有权威性、指导性,又要防止“部门立法”之弊端。只有这样,眼下殡葬行业方有澄明的希望,殡葬暴利也才有可能荡涤。
相关链接
民政部副部长表态:
通过立法解决殡葬价高问题
4月2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丧葬用品确实存在价格比较贵的问题,这一方面反映了殡葬服务市场不规范,相关监管措施和手段还不健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两个和消费者有关的问题:一是殡葬消费具有精神消费的特征。亲人去世了,进到丧葬用品店里问什么骨灰盒最贵,他认为多花钱才能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这个时候他就不计成本,也不问价值,认为只要消费多了,就对得起已故亲人了。这种消费扭曲了市场的价值规律,也给商家谋取利润以可乘之机;二是人们往往具有攀比、从众心理,觉得人家办了,自己不大操大办,怕周围人议论,这样也加重了群众的负担,还助长了殡葬市场价格高的问题。”
窦玉沛称,现在有关部门正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研究,希望通过立法加快解决。基本思路是,基本殡葬服务通过政府定价,采取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提供。对于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满足群众最基本的丧葬需求。现在,有些地方,比如河北的迁安市、唐山市的丰南区、河南的栾川县已实行“政府埋单”这些基本的殡葬服务。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