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专家建议让清明节变成文化节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5396
核心提示:作为法定公共假日的第一个清明节即将来临,这个与双休日相连的3天假期,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如何安排好清明节假期?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它拥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人们在这一天除了扫墓,还可以做些什么?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多数人首选祭祖扫墓
3月29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市民杨丽告诉记者,往年清明节扫墓大都选择节日前后的双休日,今年有了假期,准备清明节当天前往。在呼和浩特市某高校工作的张军说:“我的老家在巴彦淖尔市,往年因为工作繁忙,清明节很少回乡扫墓,今年我要回老家祭祖扫墓。”记者从网上发现,不少网友表示,要利用清明假期回家祭祖扫墓。一位网友说:“我要带孩子回去,让他感受一下清明节的氛围,让他学会尊老敬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这个与双休日相连的清明节有3天假期,不少人打算利用这个机会祭祖扫墓。
小长假激活踏青热
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在追思先祖的同时,亲近自然是清明节的另一主题,因此不少人已经做好了出游准备。
“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踏青的习俗,今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准备做一次短途旅游。”3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某旅行社,市民鲁浩看中了一条短途旅游线路。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假期临近,不断有人前往旅行社咨询或报名出游,旅行社也抓紧商机推出踏青游、民俗游,部分旅行社还尝试推出了以扫墓、植树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由于五一长假取消,许多人调整了每年的出游计划,郊游踏青、户外娱乐成为热点。一些业内人士预测,小长假可能会使清明、端午等特点鲜明的传统节日,渐渐成为综合性节日。
商家盯紧小黄金周
虽然离清明节还有几天时间,但是记者了解到,早已酝酿在这个小黄金周大赚一笔的商家已经纷纷打出各种促销信息。不少商家挖空心思将清明节变成了踏青节,甚至为此推出节日套餐,祭奠、野餐两不误。
“新的假日方案刚公布,我们就开始酝酿清明节促销了!”日前,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记者注意到,各商场的促销方案如出一辙:清明节称呼不吉利,很多市民都有借扫墓外出踏青的打算,所以就包装成踏青节。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一家商场看到,一次性碗碟、便携椅、休闲食品等踏青需要的用品和祭祀所需的东西集中销售,价格比平时优惠10%~30%。有些超市还特意推出了价格80~200元不等的“踏青套餐”,套餐中包括休闲食品、一次性餐布、风筝等,也可由顾客任意搭配。
传统清明节寓意丰富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3月28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民俗学家布和朝鲁对记者说。
据布和朝鲁介绍,早在公元前22世纪,我国古人就将一年分为30个节气,清明位列其中。后来,农历时令演变为24节气,清明节仍在其中,并收纳了前后4个时令节日:春季社日、寒食、二月花朝和三月上巳。慢慢地,清明的寓意变得丰富隽永,包含祭祖、敬神、赏花等。到了唐朝,清明被“编入利典、永为常式”。清明时节,古人要过一个明净清爽的节日,除祭祖外,还要斗鸡、踏青、蹴鞠、放风筝……
24个少数民族也过清明节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阿尔泰告诉记者,我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与西方人比较,东方人、特别是中国的汉民族,祖先观念非常浓厚,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讲究世代传承有关。因此,两千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传统。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满族、壮族、赫哲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阿尔泰说,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清明节时要全家出动,带上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家里要吃猪头肉。
清明节三大误区
清明是个悲伤的节日
阿尔泰说,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个悲伤的日子,又是个欢乐的日子。“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进入耕种时节。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几天的寒食节里的祭奠内容收纳进来,人们开始祭奠先祖。同时,清明还把农历三月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成为一个综合性节日。”布和朝鲁介绍。
扫墓非得清明当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节的主题之一,扫墓则是人们缅怀先人的重要形式。不过,清明节扫墓本来就不该在清明当天进行。布和朝鲁说:“扫墓的时间,最好是在节前10天或节后10天农历的单日进行。中国文化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单日扫墓寄托了亲人的吉祥祝愿。而清明当天,则是僧人扫墓的时间,僧人在这一天表达自己不能为祖先传宗接代的歉意。”
扫墓必须烧纸
很多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习惯烧纸,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如话剧《茶馆》最后一幕那样,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后继有人。”阿尔泰说,“现在较好的办法是买一束鲜花祭奠先人,祭拜过后将花瓣撒在墓前。”
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
布和朝鲁通过调查发现,每到清明节,公墓门前拥堵不堪。为此,许多市民不得不凌晨起床,赶车扫墓;各路交警,排堵保畅,往往累得顾此失彼;民政、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也是忙得团团转。布和朝鲁指出,忙忙乱乱过清明节,有失清明本义。
“我们应该在清明节当天免费开放一些名人故居,并且在一些革命纪念馆开展大型纪念活动。”阿尔泰还建议,“档案馆可以在节日当天向公众开放,方便人们查阅家族档案或者历史档案。”
布和朝鲁说:“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的第一年正好是奥运年,在清明时节进行户外体育、娱乐活动恰好契合了奥运年全民健身的倡导。届时,可以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吸引市民广泛参与,让清明节变成文化节。”
[链接]清明为什么是4月4日?
清明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春分点随地球自转变化,地球每天的自转并非24小时,而是23小时56分,每4年就会累计减少1天,从而影响节气的时间,按照这个规律推算,今年的清明刚好在4月4日,4月4日清明2004年和2000年就曾出现过,4月6日清明则在1939年、1935年等更早年的年份出现过。
来源: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