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两省抢搭台 黄帝忙“唱戏”(图)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5143
清明时节雨纷纷豫陕争“根”公祭忙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场面
“同祖同根,同源同向;血浓于水,四海共襄”。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大街上,到处可见宣传祭祖大典的广告牌。随着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日益临近,当地媒体铺天盖地的也都是关于祭祖的报道。
在当地开店铺的一个人得意地说:“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天下第一陵’,是海内外华人尊崇和景仰的地方。”
“虽然一张门票91元的价格并不算低,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景区一位工作人员说,“自从黄帝陵公祭全球首播和宋楚瑜来后,来这里的游人猛增”。
据了解,河南和陕西都在对外大肆宣传与 “黄帝”的渊源,而且祭祀的规格和级别越来越高,“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已成为“炎黄现象”的一个缩影。
公祭活动向“国家级”迈进
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黄帝陵,坐落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文物保护中的“陵墓第一号”,被誉为“中华第一陵”。
公祭黄帝陵是以官方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起源于春秋时期,自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祭活动由陕西省领导人主持,每年清明节举行。1964年至1979年间,因多种原因公祭活动中断。1980年恢复公祭活动。
2004年的清明公祭活动更是盛况空前,这次公祭活动由省祭升格为国祭。公祭仪式中的鸣钟奏乐改为击鼓鸣钟,专家挖掘整理的祭祀舞乐第一次作为国家级祭祀礼仪正式演出,并首次进行了全球直播。
黄陵祭祖的巨大影响力和政府与民间的合力推动密不可分。据介绍,围绕黄陵公祭,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专设了省祭陵办、黄陵县祭陵办、黄帝陵管理局,由陕西省、市、县三级层层成立的各级祭陵办,成为常设机构。
而河南省的新郑市,以黄帝的出生和建都地自居,自1992年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开展拜祖活动。从2006年起,拜祖活动升格为拜祖大典,主办单位也升格为河南省政协,由郑州市和新郑市承办,河南将拜祖大典定于每年三月三举办,借此打造“中华第一大典”。让新郑人乃至河南人引以为豪的是,2007年的拜祖活动除迎来了国家领导人和大批海外贵宾外,还迎来了一位很重要的客人——来自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在轩辕黄帝祠前,连战欣然提笔题词:“扫蒙昧,定中原,世胄文明於焉开。”
河南和陕西的“黄帝之争”
许多游人发现,和陕西的黄帝陵一样,河南新郑的黄帝也被称为“轩辕黄帝”、“人文始祖”。
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黄帝陵不是在陕西黄陵县吗?”河南的解释是:“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黄帝在这里建都立业……”
陕西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认识,则主要来自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上的文字简介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陕西桥山上的黄帝陵,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每年清明公祭始祖的场所。
对于学术界比较热闹的这个争议,有一种比较中立的说法认为,河南省新郑市是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之地,陕西黄陵县是黄帝的陵冢。
对于两地黄帝的争议,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岳研究员却另有新看法。他通过40年来对大量典籍史料的系统研究考证认为,不少人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当作神话传说中虚拟的人物来看待,这是不对的。炎帝、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渭水中游是中华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他认为,炎帝、黄帝在全国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同时华夏大地众多民族都尊崇炎黄为祖先,建庙立祠,世代祭祀,这是顺理成章的。
炙手可热的“祭祀经济”
炎黄子孙遍布全球,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故乡热土,寻根谒祖业已成风。全国各地因时而动,大打寻根祭祖牌,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已衍生出了蔚为大观的“祭祀经济”。
陕西黄帝陵1980年恢复公祭典礼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祭祖程式一年比一年规范,景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祭祀经济”已成为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2006年3月,河南省政协在新郑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当月接待游客110万人次,“五一”黄金周又猛增至200多万人次,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综合效益同比增长50%。
在炙手可热的“祭祀经济”背后,是巨大的投入。
陕西省黄陵县黄陵管理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1992年黄帝陵一期整修,投资8000万元,1997年竣工后,黄陵县的旅游收入较1992年增加了5倍。2002年黄帝陵进行二期整修,投资2亿元。2007年,黄陵县的旅游景点收入达到5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75亿元。
河南为把黄帝故里景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精品景区,郑州市和新郑市计划投入3.5亿元,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改扩建,其中一期投入1.1亿元,涉及拆迁、改建、改造等大小工程15项。如此力度不可谓不大,因为新郑市2006年的财政收入也才有7.3亿元。
政府高调投入的背后,显然不只有缅怀先祖这一单纯的动机。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3月20日,郑州市在香港和北京分别举行了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郑州市有关领导热情邀请海内外华人回家拜祖省亲。据介绍,今年的拜祖大典将由央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进行现场直播。
陕西省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筹备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出公告,向全球首次征集戊子2008 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并公开表示,今年的戊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4日上午9:50在黄陵县桥山轩辕殿广场隆重举行。
[追问“祭祀经济”]
是不是在劳民伤财?
“‘寻根’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凝聚家国情怀,当然也会在客观上带来经济交往和投资合作。政府在这方面进行投资,不但事关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事关地域文化的尊严,是否考虑把这些决定向群众说清楚?以利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活动搭台,经贸唱戏”历来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但是实际效果到底如何?老百姓是否从中切身体会受益?还有一些地方,大建“人造景观”,而对于当地真正留下的古建筑却常常会很轻率地抛弃掉。
据了解,仅1997年,全国人造旅游景点的统计数字是千余个,因经营不善,导致各级财政将近五百亿元的损失和巨额的银行 “呆账”。到了2001年,全国县以上的人造景点急剧增加了十倍,达上万个,其中百分之八十处于亏损状态。
是政府行为还是商务活动?
“要操办这么大规模的庆典,甚至邀请娱乐明星,没有个几百万根本办不下来。这个钱是谁来出?这到底是一场公务活动还是一场商务活动。”有不少市民对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提出这样的质疑。
如果是公务活动,国务院纠风办已经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中要求,各地要对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在其举办的节庆活动重金邀请演艺明星捧场的现象进行全面清理。而郑州市在去年的拜祖大典活动中,专门邀请明星参加演出,可以说众星云集,谁来为此“埋单”?
如果是一场商务活动,那政府出面忙乎什么?郑州大学一社会学教授认为,什么情况下政府可以参与公祭,应该有法律根据。因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其所花费用也是纳税人的血汗。
形式为何都是老一套?
“现在的祭祀仪式,几乎就是传统祭奠仪式的现代版。香火袅袅之中,击鼓奏乐,献上五谷三牲;主祭人诵读祭文,行礼鞠躬……而主祭者都是佩戴一条黄色长绸巾的政府官员。主祭者捧读祭文的神情看似很庄严,其实很搞笑。”河南大学一学者对祭祀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名学者认为,现在搞祭祖活动,全是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给祭祀活动蒙上了极强的官方色彩。
“我们的社会正在转型时期,正在朝着工商社会、公民社会、法治社会这个方向转型。现代社会总体上是不适合儒家的,儒家讲五伦关系比如君臣父子等等,但工商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是第六伦关系,就是陌生人关系。对于大量的经济活动,一次性的陌生人关系社会,如何处理这些,儒家是没有考虑的。从这点上讲,儒家的思想尽管有不少精华对现代社会有用,但是着眼于整个社会转型的方向,搞宣传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有所考虑。”这名学者建议。
苏州:活人墓屡禁不止
苏州号称“人间天堂”,但从上世纪末开始,苏州已几乎成为上海等周边城市安葬“亡故者”的后花园。目前苏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墓土地存量普遍不足,公墓用地十分紧张。
而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苏州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市民仍持有“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苏州民间有“买好墓地,活人添寿”的说法,兴建“活人墓”的现象逐年增加。面对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苏州市、区殡葬管理部门通过建设骨灰存放塔、壁葬等多种途径,以减少公墓用地。尽管苏州公墓管理早已明文规定,公墓经营者凭殡仪馆出具火化证明才能出售,但造“活人墓”仍屡禁不止,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尴尬局面。
湖北:豪华墓地34万
湖北荆州市八岭山公墓位于八岭山镇新场,是荆州市最大的公墓。因靠近辽王墓,风水好,面积在几平方米至30平方米不等的“超标墓地”在该公墓有成千上万座,最豪华型标价34万。
清明前夕,当地群众纷纷反映豪华墓地每平方米价格远超房价。3月 日,记者前往调查发现,该公墓除了壁葬墓外,最便宜的一款特惠型墓地也需要2880元。据介绍,该公墓内最大的一处家族墓,占地约30平方米,是国家规定标准的30倍。荆州市民张洁说:“这里的墓地使用年限为20年,照此方法计算,死者的墓穴价格已超过了生者房价十余倍。”亲人离别之痛后,是“天价墓地”之痛。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