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7)

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四铺首汉白玉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采用温润细腻的汉白玉并加以彩绘,须弥座上浮雕铺首,整体亦作四门塔的形状,叠涩塔顶层层收进乃是唐代颇具时代特点的建筑手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6)

扶风法门寺塔下地宫舍利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的121件金银器物中,供养舍利用的容器尽属官方作坊的产品,十分精美,堪称唐时的典范作品。它们保存完好,光亮如初,錾文年代多在唐懿宗咸通十至十四年(869-873年),主要是皇室御用品。有枚舍利装于八重宝函中,套叠层次如此之多可称登峰造极,由里到外依次为:宝珠顶单檐四重金塔、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函、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六臂观音盝顶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5)

镇江甘露寺铁塔 初盛唐金银器制作集中在京洛地区,唐后期普及到南方,江南舍利容器质地亦与关中相同。甘露寺坐落在镇江古城风光胜地北固山的后峰,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年间(825-827年)。创建者李德裕出任润州刺史期间,曾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将上元(今江苏南京)长干寺旧塔基中的舍利移至这里,建石塔瘗藏;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又移上元禅众寺的塔基下舍利于此。宋真宗大中祥符中(1010年)甘露寺曾....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4)

唐镶珠金棺饭榔 大云寺标志着舍利瘗埋制度在唐代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中国传统的棺椁取代了印度用罂坛瘗埋的方式,金棺、银椁、琉璃(或玻璃)瓶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结合了印度佛教传统与中国的丧葬习俗。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3)

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金筐宝钿真珠装金宝函 金棺用锤鍱法制成,并掐丝做出莲花、柿蒂、宝珠、流云、花草等图案,分别镶以珍珠、石英、松石等,这种工艺唐代称为金筐宝钿珍珠装,法门寺塔舍利容器也多用这种工艺进行装饰。银椁以锤鍱焊接法制成,錾刻缠枝忍冬花纹。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2)

唐延载元年舍利宝函 在唐代,舍利容器和瘗埋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舍利容器继承了多重套叠的做法并发挥到极致,金银成为最重要也最常见的材质--这样贵重的器物的大量出现与大唐国力雄强有关,也与唐代金银器工艺的进步、成熟有很大关系。从唐到五代、宋,舍利盒最流行的形式之一是盒身正方,盒盖为盝顶形,保持着从石函(墓志、墓志盖)演变而来的痕迹,但材质则更多地采用金银等贵金属。 金银舍利容器实物首见于武则天延....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佛骨安葬之谜——舍利容器(1)

奈良西大寺铁宝塔火焰宝珠形舍利容器 日本佛教徒奉献的舍利容器采用琉璃材料的也非常多。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孟庭苇因为林隆璇与藏传佛教结缘

茹素15年的孟庭苇,不食人间烟火似的脱俗气质,教歌迷深爱不已。其与藏传佛教结缘,竟是因林隆璇。 林隆璇是我少女时期很欣赏的歌手,像白马王子一样。孟庭苇坦承,1999年邀请林隆璇担任内地巡回演唱嘉宾,其实出自私心,在那次合作时林隆璇借给她一本佛教修行者的个人传记《密勒日巴传》,让孟庭苇对藏传佛教兴起浓厚兴趣,紧接着在一个机缘下听闻仁波切弘法,从此成为虔诚信徒。 究竟信仰的力量多强大?孟庭苇说....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善心无畏——每一份安乐都源于自心

向外寻求安乐是不可靠的,只会苦得筋疲力竭,而且永无止境,永无满足。 纵然仅运用大乘转念的一个技巧,也是最好的保证。例如,可运用一偈祈请文: 至尊上师大悲者,如母众生恶障苦,今皆成熟于我身,我之善乐予他人,众生俱乐祈加持。 遇到任何情况,仅运用这一偈祈请文,也将不断生起菩提心,舍己爱人。菩提心的修持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它给自己的保护远胜于几百劫生生世世学习空手道来保护自己。了悟菩提心是无....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从此岸走到彼岸你心里有桥吗

要认识我们自己,要从此岸走到彼岸,我们拥有心灵的桥吗?这样的桥是无形的。它架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面。要走上这座桥,就要认识我们自己。这种认识实质上是一种寻找,而不是来照镜子认识镜子中的自己。这就如同生活的意义,要从生活中找到一样。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0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