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跨过了大江南北,经过了枪林弹雨,立过了无数次战功。从北方来到了当时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南方贵州遵义,在别人的陷害下被迫离开了部队留在了地方。 在地方他当过工农干校的校长,当过日报社的经理,当过监察处的处长,当过学校的党委书记,在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他历经文革的磨难,曾两次想撒手而去,可老天爷不收,最后艰难地度过了磨难;这期间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多....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见善知识的过失,谁吃亏?

1 我们跟一个老师学,能学多少东西,完全看你对老师尊重的比例;如果你对老师的教诲总是有疑虑,信心不足,常常看到老师的过失,谁吃亏?自己吃亏。 2 你看看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去参学,给他最重要的指示,就是教他不可以见善知识的过失,这个开示太重要了。见善知识的过失,对善知识的信心打了折扣,谁吃亏?自己吃亏,损害的是自己。于善知识有没有损害?一丝毫损害都没有。 3 何以会看到善知识过失?善知识教化众生不....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节各地习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对老师要有恭敬心

1 我们要学道,首先对老师要有恭敬心,我们才真正能学到东西。我们对于老师恭敬心不够,不如不学,为什么?决定得不到利益。 2 所谓尊师重道,尊师就重道,如果你对老师恭敬心不够,再好的老师,你跟他学,你也学不到东西;如果你对老师有崇高的敬仰、有坚定的信心,老师虽然不甚高明,你也会有杰出的成就,这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当中,我们都可以见到。 3 我们要学,这位老师一定是我们心目中最尊敬的、最仰慕的,我们跟....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能遇到一个法器就非常满意

1 我们学道,要对老师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百分之百的服从。自古以来,老师找传人的条件是什么?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从。 2 好的学生,你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决定不违背,真正能听话、真正能依教奉行,没有成就之前,绝对不离开老师,这样的人追随真正善知识,决定有成就。 3 古人求学,寻师访道,哪一个是他的真正善知识,是他的好老师?从内心里面尊敬,决定没有怀疑,这就是善知识,就是好老师。为什么?老师讲的....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习俗——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习俗——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习俗——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重阳习俗——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