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作家他一生并非以写作谋生,但却能写出一流的文字,比如在奥地利的一个银行里充当职员的卡夫卡,他写作一生,几乎没有发表过多少东西,但那些幸好被遗留下来的文字被证明是人类文学的经典。我以为这个一生都不曾幸福生活过的作家一定看穿了生活的某种玄机,而他只是以冷峻的眼光悄悄地书写着,由此我想到了这几日刚刚读过的诗人王小妮的一段话,“神看不见诗人,就像荷马也没看见过神,因为诗人和神在同一所园子里。他可能是一名邮差,或者一个木匠。他可能会剪裁各种袍子。无论淹没在多么庞大的人群中,他都能保持住鲜亮的感觉。他看到诗存在,有了那缤纷闪光的东西,他就心情很好。如果旁边正好有笔和纸,他就随手记录一些。这就是诗人。”当我读美国人托马斯·林奇的著作《殡葬人手记》时,我很感兴趣这个具有多重身份的美国人,他是一个职业的殡葬师,一个天主教徒,一个离过婚带孩子的中年男子,然而他同时还是一个诗人,一个散文作家。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他的职业完全没有让他丧失对于世界认识的敏锐,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几乎每天都在一个美国小镇上处理殡葬生意,而让他比一般人更多地直面和参悟到生与死,因而才有这样一本独特魅力的散文作品。可以肯定的是,林奇还没有卡夫卡伟大,但他的生活远比卡夫卡幸福得多,他的这本独特的著作也值得我阅读,因为对于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
人类对于死亡有着一种天生的焦灼,因为这是一个无法抗衡的自然规律,所不同的是怎样赴死与何时赴死。作为一个殡葬师,自然每一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死亡方式,那些其他人可能一生都很难思考几次的死亡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呈现在这样的一个人面前,然后再经过他的双手让其安息。这种职业无法不让一个人对死亡产生一种认识,否则它会让一个神经脆弱的人最终崩溃,因为死亡所带来的终结在一个直面死亡的人眼中会变得比生活更让人恐慌。的确,林奇告诉我们,那些他每天处理的死亡,并不完全是以安静的方式从家中的病床上离开的,生命有时太过于脆弱,脆弱到像一棵随时都会被风吹断的芦苇。我印象深刻的林奇所讲述的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一个女孩坐在父母亲驾驶的汽车后座上,但却被从高速路的天桥上跌落的一块石头击中,这块石头从天空坠落,击碎了汽车的玻璃,从父母亲的身旁飞过,划破了汽车座椅的靠座,然后从两个妹妹的身旁越过,而之前这个女孩刚刚与她的妹妹调换了座位。也许仅仅是偶然,但生命却永远地消逝了。死亡以一种突然袭击的方式结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林奇的笔下,还有更多离奇的方式,但都彰显出作为生命载体的肉体的脆弱。林奇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可能残缺的生命肉体处理成生前完好的状态,然后让他们安息,或者化土为安,或者与火焚烧升入天国。我在阅读这一个个关于死亡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会为那些离开我们的灵魂所动容,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拥有故事,都曾经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同在,但如今他们都化为了虚无,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残存为一些片断或者最终地彻底被遗忘。
但这未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沉浸因此而带来的恐惧之中,只能带来对于生的虚无和死的恐惧,在生与死两者之间,都不可能获得某种安宁。林奇的一些观点,我是保持一种赞赏的态度。作为一个殡葬师,他将死亡之后的肉体分为干净与不干净的两种,那种自我折磨或遭受外来袭击而造成肉体的残损被他认为是一种不干净的,这种带有宗教情感的区分我以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人的肉体的尊重,是渴望人获得由生到死的一种完美。因此当林奇在面对任何一件殡葬工作的时候,他都会尽量让死者以尊严、体面甚至是肉体的完美来进行一种表示结束的仪式。其次,他对于死亡有一种出奇的宁静,只是将死亡看做一种生的最终归宿,因而对于生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渴望与热爱。他在书中讲述父母亲对于自己成长中的关切以及他对于自己的孩子的那种关爱,在他离婚后对于生活所保持的那种一以贯之的热情,他继续从事自己的事业,继续写作诗歌,继续认为生命依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活在尘世之间就应该与这个尘世的完美保持那种天地一体的宁静与和谐。我仿佛读到他内心中的那种欢欣,在书中他写到自己曾经回到乡下在一间老屋居住的日子,有一段话写得诙谐而引人思考,“仰望星空,痛痛快快地将腹中的啤酒化作尿液排泄一空。那时我年轻,酒喝得多,一边撒尿一边仰望辽阔的夜空,天上繁星皎洁,而暗处极尽幽黑,想着自由女神,对于生命满怀感激之情。”他将一个人生命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都在这一句中表达清楚了。在这本书的结尾林奇以分外平静的口气诉说了对于自己死亡后的殡葬礼仪的安排,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和,但我注意到他对于自己死后的安排更多是为了活着的人的考虑,包括他对于自己葬礼的安排;但也更说明他同时还是一个诗人,因为他充满诗意地希望自己能够在冬天的二月里安息,“我宁愿把雪地弄得一片狼藉,仿佛大地的伤口,仿佛它是被迫敞开胸膛——一个不情愿的参与者。”
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但更是一部关于生存的书,因为生存也包括死亡,死亡只是人生存的一个组成部分;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因为死亡同时带给我们对于生存的希望与爱护。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小册子,文笔优雅、诙谐、平静,又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洞察与参悟,因此也带有一种沉思的幽远与辽阔。一个人,为什么不能也像林奇那样,即使每天都与死亡打交道,即使生活还有很多不爽的事情,但依旧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然后写作诗歌,或者交游、运动、聚会,享受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