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将军:郭延林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一营四连政治指导员,参加平型关战役和冯家沟战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一营政治教导员,率部到冀东高阳、河间一带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扩军200余人。1938年9月,任一分区三团二营政治教导员,率部参加攻打阜平的战斗,战斗中腿部负伤住院治疗,伤好后回原单位工作,1939年春改任营长。同年11月,日本侵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一○师团分五路合击“扫荡”一分区机关所在地易县管头。郭延林率部参加了雁宿岩、黄土岭反“扫荡”战斗。1940年8月,为打破日本侵略军的“囚笼政策”,第一分区部队参加八路军总部组织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第一阶段,郭延林率部担负石太线井陉段破袭铁路的任务。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率部攻打东团堡的战斗,全歼据点日军300余人,缴获一批军需物资,受到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表扬。1940年10月,到满城以西地区护运粮食,圆满完成任务。1940年12月,入晋察冀抗大二分校学习,1942年12月毕业。1943年初转入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4月,任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教员兼政治协理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三团政治委员,担负恢复铁路交通运输及护路任务。1948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护路军副政治委员。为适应战争需要,经东北局决定中央军委批准,1948年7月5日,以护路军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郭延林任铁道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铁道纵队担负战区被破坏铁路的抢修,保障战役中军事运输。郭延林率部从梅河口沿沈(阳)吉(林)线抢修清源至抚顺间的铁路,支援野战军解放沈阳的战斗。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入关进行平津战役。第四支队于12月初入关,抢修北宁铁路(北京至沈阳)关内段。抢修的重点工程是滦河大桥。平津前线总前委令铁道纵队最短时间修复滦河大桥,保证1949年1月底北宁铁路全线通车直达丰合。滦河新桥全长677米,22孔,被破坏严重,短期难于修复,于是改修已作公路的铁路旧桥,该桥全长670米,17孔,3号桥墩被炸毁,两孔钢梁落地,其他钢梁16处受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郭延林和支队长龙桂林,深入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经过19个昼夜奋战,于1月23日修复通车,火车直达天津、丰台,有力支援平津战役的胜利。
平津战役后,为支援渡江作战,铁道纵队奉命抢修津浦铁路北段(天津至浦口),郭延林和支队长率第四支队抢修陈官屯至沦县间60公里路段,边收集材料边抢修,仅用15天即修复通车。1949年5月16日,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第四支队又担负德州至桑梓店间的铁路补修和89座桥梁及涵渠的复旧工程。之后,又率部承担平汉铁路北段石家庄至安阳段228公里铁路抢修任务。这段铁路已遭彻底破坏,大中桥24座,大小钢梁136孔,都被炸落埋于河床中,85%的钢梁毁坏不能使用,95%的墩台被毁,全段23个车站,除石家庄、邯郸、安阳尚属完好外,其余均遭彻底破坏。上级要求12月底修复通车,时间紧迫。郭延林和支队其他领导周密部署,深入抢修第一线指挥,在8万当地民工配合下,于9月20日开工,12月12日提前19天修复通车,郭延林荣记大功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全国转入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战时应急修复的铁路设施,要进行永久性修复。郭延林率第四支队抢修通京汉铁路石安段后,即着手对该段桥梁作永久性复旧,于7月17日全部完成桥梁工程。1950年8月,铁道兵团部队进行整编,第四支队撤编,郭延林调铁道兵第一师任政治委员。第一师担负陇海铁路部分线路改建、通信及给水设施等工程任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师于1950年10月9日奉命停止陇海路工程,执行抗美援朝任务。郭延林和师长刘克于10月12日率部出发,10月18日到达边境辑安(集安下同)地区待命。第一次战役刚结束,11月6日,郭延林与师长刘克率部从辑安首先入朝,指挥部队前进抢修满浦至熙川铁路,在鸭绿江上修建了一座铁路便桥,修通灌(水)上(河口)支线与朝鲜平北线接轨通车,取得首战胜利。第二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向南疾进,铁路运输急需南伸,抢修部队抵达顺川后,指挥部队以东路抢修为主分两路前进。东路延平元线东段直奔新成川,继而向阳德、京原、元山前进,目标指向汉城;西路沿平元线西段南下,向平壤前进,过平壤后,转平德线南段,折向三登、新成川,与东路抢修部队会合。郭延林指挥部队路断修路、桥断修桥,奋勇前进抢修,于1951年2月下旬,抢修通过铁原,抵达涟川以南靠近“三八线”前沿的72公里桥。前进抢修任务完成后,铁道兵团部队陆续入朝,第一师转入执行分段保障任务,巩固已修通的铁路运输线。
1951年7月,北朝鲜境内连降暴雨,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第一师管区内满浦线的东清川江的铁路便桥全部冲毁,只能修复正桥通车。当时,桥北阻塞92车军用物资不能前运,修复该桥3号墩,是抢通大桥的关键。郭延林与师长刘克,深入现场,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在杨连第倡议下,建成汽油桶浮桥修复了3号墩,恢复了正桥的通车。洪汛期后,侵朝美军派出大批航空兵对铁路实施“绞杀战”。第一师管区内满浦线价川至顺川间三角地区的29公里地段,成为美军飞机“绞杀战”中啃住不放的重点,铁路被炸得坑连坑、坑套坑,有些地段路基被夷为平地。郭延林深入第一线,号召部队开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官兵们创造了用小排架抢修弹坑的方法,工效大大提高,保证了运输的畅通。1953年1月,在防止美军在朝鲜侧后登陆的紧急战备中,郭延林指挥部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后,从8月份起,指挥部队对管区内的铁路、桥梁进行永久性的复旧工程,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3年11月11日,率部从朝鲜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