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优秀”工作准则】
准则一:事事优秀
徐长根,今年6月刚过50岁。1985年,他加入公安队伍,先后担任过三个派出所的副所长和所长。2009年8月,他被调任邗江分局治安大队。
他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是先进或优秀。担任大队长两年来,全队绩效考核名列全市治安系统第一。他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徐优秀。
这个绰号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徐长根一起战斗过的,人人都能讲出一串。
1995年夏,杨寿连发盗窃案。时任杨寿派出所所长徐长根焦虑不安,晚上就住派出所,常常深夜敲开指导员施宏来的门,“这事我们商量一下。”他提出,所有干警出动夜巡,伏击守候。施宏来说:“好主意,我们上,你在家坐镇吧!” “不行,所里留个内勤就够了。”
每夜11点起床,夜巡至次日凌晨5点,到第10天,终于人赃俱获。“尽管很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因为他总是冲在一线。”施宏来说。
“所里有两个老民警,不到万不得已,他总是让他们歇着。”干过所里内勤的俞恩安,一天晚上正在审查一起盗窃案,在获知赃物被销往汤汪后,他连夜开车前往,“我跟他同去。一路上,他不停地打瞌睡。回头时,到了西湖镇,差点就撞了车。我赶紧让他停车休息。歇了半小时,所里电话来了,有案子,他立即开车赶回所里,直干到凌晨。”
徐长根任蒋王派出所所长时,凌剑是副所长。“我们审案到深夜时,头一掉,看到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心里有一种安慰。”凌剑说,尽管徐长根有时不参与办案,但只要所里有案子,他一定不会回家休息。
2008年4月,徐长根获得一条线索,有个贩毒团伙要再蒋王交易。他亲自暗访跟踪,摸清了交易地点时间。实施抓捕时,民警们都穿上了防弹衣,并力劝他坐镇指挥。“别人的话,他一个也听不进,穿上防弹衣,拿上枪,手一挥,‘走!’”凌剑说,那次缴获了200多克海洛因,破获了邗江分局历史上最大的贩毒案。
去年冬天,接到举报,城郊有人聚众赌博。这本可以通知当地派出所查处,但徐长根只叫上二中队队长夏军士,前往暗访。“农村路窄,我们坐着摩托车去,不小心翻了车,掉在水沟里,徐大浑身是泥。”夏军士回忆,他劝大队长赶紧回家换衣服,但被拒绝了,直到当晚成功抓赌,才哆嗦着回家。
准则二:“蹲守后方不是一个好的指挥者”
“蹲守后方不是一个好的指挥者。”这是“徐优秀”工作法背后的内涵。这个工作法,是常人难以超越的付出。
“他充满激情,工作节奏快,接近疯狂,常常让我们汗颜。”治安大队一中队副队长成岗说,今年10月6日,一家船厂发生恶性聚众斗殴案件,30多人参与,接到报案时,已是晚上6点,正准备吃晚饭,徐大队立即赶赴现场,连晚抓捕。
当晚抓获6人,连夜突审。斗殴组织者很狡猾,徐长根说“我来”。一番斗智斗勇,终于将其拿下。但徐长根并未休息,继续对其他案犯的笔录进行审核,一直持续至次日凌晨6点。
“他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两个小时,继续工作,一直到夜里12点,终于查清了案情。”
“不破案不回家睡觉”的背后,是“徐优秀”雷厉风行的工作特色。
今年4月,因一起假烟纠纷,12名江西人打伤买烟者,后逃回老家。徐长根率10多人前往追逃。当地公安透露,逃犯们所在的村庄,民风剽悍,曾经砸翻过外地警车。听到这,大家面面相觑。“抓!”徐长根不为所惧。
进了村,摸清了一个头目的家,徐长根带人冲进去,抓获了睡梦中的嫌犯。但因嫌犯及家人的叫喊,惊动了周围村民。出来时,民警们被数十人团团围住,棍棒飞舞。民警们无奈退出。一路上,徐长根沉默不语。
回到扬州,正当大家以为,这起案件将成为一起死案时,徐长根做起了两件事:一是写了一封致逃犯家属的信,二是打电话给逃犯家属,规劝投案自首。
在他的“穷追不舍”下,5个月后,终于有嫌犯自首。到他去世前,已有7人相继归案。
这就是徐长根“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工作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