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长女,生于湘潭,长于上海
湖南省湘潭市中路铺镇菱角村黎氏八骏故居 陈先枢摄
黎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黎葆堂,前清戊子科举人。黎葆堂之子松安,晚清秀才。黎松安辞官不做,着意用“新学”教育子女。特意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聘请了几位有秀才功名能掺用“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讲授中国古籍《四书》、《五经》的基础上,也讲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
在事业的选择上,一旦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后,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奋斗下去,有着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黎氏兄弟接受新事物快,有着较新鲜活泼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五四”以来的文化科学界都有他们作出的贡献。
黎锦晖(1891—1967)。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黎锦晖所作的《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当年湖南城镇学校的男女学生几乎人人会唱。《桃花江是美人窝》由黎锦辉于1928年在南洋群岛巡演时创作的,这首歌曲源自他的一段爱情经历。
文姬
他曾在1911年和长沙女校一名学生、成为他后来妻子的梁惠方相约来到梁的家乡——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畔。由于那里春意盎然,桃花艳丽,女子秀美,所以“桃花美人”作为艺术意象留在黎锦晖的脑海里。此次南洋之行,他面对海滩椰树,又想起了桃花江的旖旎风光和那些秀美的女子,便一气呵成了这首名闻遐迩的《桃花江是美人窝》。黎锦晖把他的长女黎明晖也培养成了“中国歌坛第一位流行乐歌星”。
音乐家黎锦晖
黎明晖(1911—2003)。黎锦晖长女,生于湘潭,长于上海。黎明晖12岁即登台唱歌,其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15岁涉入影坛,1925年首演《不堪回首》。以后,相继主演《战功》《小厂主》.《柳暗花明》《可怜的秋香》等影片。1934年,黎明晖和胡蝶、阮玲玉、陈玉梅一起合称为“影坛四大金刚”。1938年主演《凤求凰》后退出影坛。
黎明晖
湖南“影迷”对黎明晖的痴迷程度,可从黎明晖同父异母的弟弟黎泽荣的讲述中略见一斑。黎明晖在81岁时曾回忆她早年艺术生涯时的故事,有一次,湖南湘潭一位“影迷”写信给她,由于不知道通讯地址,信封上只写了五个字“上海小妹妹”,她居然收到了这封信。原因是1925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之后又在大中华影片公司摄制,由张织云主演的无声电影《战功》中饰妹妹,演出之后获得“小妹妹”的雅号。可让黎明晖风靡一时的却不是电影,而是在1927年,她演唱父亲写的《毛毛雨》。“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奴奴呀只要你的心……”一时间,这首歌传遍湖南长沙、湘潭、衡阳、常德等城市的大街小巷。
黎明晖在那时候的上海,装束跟一般女子有别,人家梳长辫子、穿旗袍,黎明晖却冲破束缚,大胆表现自己。她是短发、短衬衣、短裤或短裙。这样的装扮显得十分前卫。长沙各女校的学生纷纷仿效,散学时满街都是短发短裙的女生,“明晖装”很快在湖南各城市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