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胄-婚姻家庭
半个多世纪的传奇姻缘,好一对“龙凤呈祥”的世纪老寿星。身体健康、多做事情、争取两岸能够早日统一,这是张丰胄晚年最大的心愿。
在张丰胄近百年的传奇生涯中,如果说回到新中国的怀抱是他一生中最正确和最幸运的事,那么,有位相濡以沫达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和温馨的家庭则是他的另一件幸事了。
还在复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张丰胄就吸引了众多异性的目光,但他发誓立事前不谈婚姻,因而拒绝了不知多少倾心于他的女生,直至年近三十才完婚。他的夫人名叫陶元琳,字湘霞,也是位复旦学子,专业是国际贸易。婚后不久,张丰胄即被时任陕西省主席的恩师邵力子调去,于1939年担任了陇县县长。在这里,他与驻地军队的长官刘恩荫往来频繁,刘恩荫对张丰胄传奇的经历和政界的业绩十分敬佩,两人一见如故,常常携夫人互访。就此,张丰胄结识了自己生命中第二个女人,更没有想到竟会从此相伴一生。
这位女人就是刘恩荫夫人张元荪的小姑姑、张丰胄如今的老伴张荃昌,她比张丰胄小了整整10岁。当年的张荃昌小姐,品貌双全,其父张扶万是康有为的弟子。在爱好考古与收藏的父亲影响下,张荃昌从小习练书画,后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那年,她是借到西安举办个人画展之机,专程到陇县来看望张元荪的。在刘恩荫与张丰胄两家往来的过程中,张荃昌也与张丰胄一家三口熟悉起来,常常和湘霞姐姐有说不完的亲密话。
当时,张丰胄夫妇已有一个3岁的幼子元祥,而湘霞又有了身孕,加上对西北的气候、环境多有不适,她的身体极为虚弱,张荃昌便常常过来陪伴或帮助湘霞姐姐。这年春天,湘霞历经苦难生下了女儿和祥,却因大出血而濒临死亡。此时此刻,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常常在外忙碌的丈夫张丰胄,家里没有个女人照料这一切的话,自己真是难以瞑目。她想到了亲如姐妹的张荃昌,便把张荃昌叫到床前,对她说:“荃昌好妹妹,我把他们爷仨都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答应我啊……”一时,张荃昌不知该如何作答。由于张丰胄此前还在陕西潼关、富平当过县长,身为富平人的张荃昌从内心来讲,对这位颇有口碑的“县太爷”早有好感,但是从未往这方面想过,平时看到他们夫妇恩爱幸福的样子还十分的羡慕。如今,面对湘霞姐期待的目光,她想作为一对好姐妹、好朋友,在这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自己不能抛下他们一家,思考良久遂慎重地点了点头。湘霞笑了,“我会在天国为你们祝福的……”
1939年5月,湘霞夫人病逝于陇县,被葬于北郊药皇洞,亲人们还在她的墓旁立碑、建亭,人称“忆霞亭”。次年2月,张丰胄、张荃昌在西安完婚,为了全力抚养湘霞姐的两个孩子,她决定终生不再生育。六十多年来,张荃昌在工作之余还要照料全家,付出了很多,两个孩子都视其为生母,一家人和睦美满,如今他们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了。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张丰胄一家先后两次获得北京市“五好家庭标兵”的荣誉。1999年10月,分别为92岁和82岁的夫妇二人更是被评为“龙凤呈祥”世纪老寿星!
张丰胄的视力极好,可以不戴眼镜看书、写字,老伴说他“爱写小字,而且越写越小,旁人都看不清楚了……”另外,他的睡眠也好,不吃安眠药即可在一刻钟内熟睡。几十年来,经历了各种艰辛与磨难,晚年还有如此好的体力和精力,他坦言并无什么“秘诀”,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当然,张丰胄对故乡的感情也非常深厚,经常与家乡保持着联系。1996年4月,他还将自己在江阴长泾镇的祖宅郑重捐献给了长泾镇人民政府,现已辟为张丰胄陈列馆,成为长泾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作为一位一生致力于祖国和平事业的人,他说自己是个爱国者,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心里才满意,如果两岸能够早日统一,这将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