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召君博士,因病医治无效!
每每有英年早逝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总是唏嘘不已。
但该来的还是会来,不是明天,就是意外。
2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刊文: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讲师石召君博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8日去世,终年32岁。
公开资料显示,石召君,女,出生于1993年,山西人,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硕博均就读于南开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计量大学光与电子科技学院担任讲师。
从2022年博士毕业到今年2月份去世,她的职业生涯还不满3年,人生才刚刚开始。
上一次引发全网哀悼不已的也是一位在读博士。
1月3日21时58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博士生杜梅因病不幸逝世,年仅30岁。
流传甚广的杜梅遗书这样写道:“我一直相信没有什么能把我打败。但是可怕的癌细胞还是在2025年1月3日吞噬了我。如果可以的话,我2025年6月就可以开心地拿到我的博士学位,站上大学讲台传授知识了,做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天不遂人愿,我也没有办法。”
最后,她说道:“我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即使去世了,也想象花儿开得一样的绚烂璀璨,所以,我是杜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梅。”
一位32岁,一位30岁,都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了我们,也留下更多关于人生、关于学术、关于生命的思考。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博士,也不是读完博士就有美好的未来。近年来博士扩招较多,日益“内卷”,其含金量已经和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是对学术有特别的兴趣,读完硕士之后参加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读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赛道,更不是唯一的赛道。
人生是一场长跑,有时候需要停下来等等灵魂。家长、老师总会强调某一场考试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中考的时候,他们说,考不上好的高中一生就完了,后来发现那些没考上高中的或者没考上好高中的同学过得也不错;高考的时候,他们说,考不上好的大学一生就完了,后来发现那些没考上大学或者没考上好大学的同学过得比我们还要好。
历史不系于一夜,人生也从不系于任何一次考试、一次选择。我们都是在不断选择、不断调适中过完自己的一生,如果累了,不妨暂停脚步,暂时不卓越一下,休息好了再出发。
如果把自己的一生系于某一次博弈,那人生真的就完了。
最后讲一个我从朋友处听来的故事。
我们家乡的一个学生当年一不小心考了县文科状元,但是志愿填得不好,可能是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考得这么好,最后只去了省内的一所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他就回到了老家教书,现在还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二十多年后,当我的朋友和他相遇时,他还在一遍遍回忆当年县文科状元的“荣光”。
在各种场合,他总是在说,当年志愿没填好,应该填北大中文系的,分数够的。说得多了,听的人都有点烦了。他始终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不停地抱怨,不住地懊悔。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刻似乎成了他一生的巅峰,以后的每一天都在走下坡路。
我们则不是这样:我们把人的一生视为一次长程的攀登,我们总是处在最低处,往上都是一个新的巅峰。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往上攀登,慢慢地,好好地,过完这一生。
博士,请保重。
文章来源:陈良飞记者
仅用于缅怀逝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