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一路走好
2014年10月11日,蓝蓝的天,微风习习。八大峡码头,人头攒动,2014年青岛市海葬仪式在这里举行。为了完成母亲生前遗愿,我兄姐四人怀抱父母骨灰,提着盛满鲜花的花篮,站在队伍中间,聆听着海葬祭文:一路走好,心安神泰。无需牵挂,不必伤怀。真情永恒,真心永在。大海作证,绵绵长爱。长歌当哭,九州同悲。情寄沧海,永在心间……。
此刻,我的眼角已经挂满了泪水,父母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眼前,十四年仁父之情恩重如山,五十载慈母之爱魂牵梦绕。
记得,我上小学前,孩童时代很多时间是在父亲所在单位(自行车厂)度过的,在那里吃,在那里玩,在那里午睡,在那里学会了骑自行车。尤其喜欢食堂里卖的熟猪肝、猪肺、猪头肉,二、三毛钱一份,父亲去买一般是半价,甚至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可能是怕偷自行车零件时被父亲逮住。实际上,父亲是个老好人,睁只眼闭只眼,都装没看见。我可得意了,那饭吃的,大快朵颐 ,好不痛快,真正的绿色食品,至今难忘。
三十八年前,操劳一辈子的父亲刚刚退休,却罹患癌症,不久就离开了我们,当时,大哥二十五岁,还没结婚,我十四岁。家中的“顶梁柱”没了,刚有点起色的日子,又拮据了起来。可想而知,母亲负担有多重,压力有多大,她含辛茹苦,吃糠咽菜,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她用坚强和毅力支撑着这个不算完整的家。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那带着大红花的照片,连续多年出现在青岛自行车厂大门口的“先进工作者光荣榜”上。她用善良、顽强、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个大写的“母亲”。
母亲八十六岁那年,一天的中午,老人家安详地“睡着了”,像是午后小息,却是人生永别。
亲情是久远的,又是短暂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子女的寸草之心又怎能报答了父母亲的三春之恩? 每每想起,使我唏嘘不已,不孝的儿子惭愧一生。
祭文宣读完毕,集体默哀一分钟,鸣礼炮九响,人们怀抱各自亲人的骨灰,提着花篮,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地向海葬船走去。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船舶慢慢地起航了。
船旁,似有灵性的海鸥,忽前忽后飞舞着,是在向逝者致哀?或许要送别逝者一程,同时不断地发出“欧、欧”的叫声,那叫声,像首首挽歌, 道出我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那叫声,更像一把利剑,划破我的心脏,仿佛,心中的血向外流淌。
船向深海驶去,人们静静地坐着,船舶马达声在轰鸣,间或能听到人们的哭泣声。此情此景,或许感动了苍天,在岸上时还晴空万里,这会儿却是阴色沉沉。船到达指定海域后,伴随着哀乐,我轻轻地依次抱起父母骨灰,在鲜花的簇拥下慢慢沉入海底……。
人类,来自于自然,回归到自然,我实现了亲人的宿愿。 虽然心中难舍难离,此时此刻,我得到了莫大安慰,并且不由地感叹:他们的灵魂如此超脱;他们的归宿如此完美;他们的遗愿如此震撼;他们的心灵净化了整个世界!
就让我身边的这片海接纳我的亲人吧!睡在它广阔的胸怀里,平静而安详……。
儿子 建刚
201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