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889485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4日

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1-06-24 15:43:58      发布人: 一米阳光
 李方桂从1930-1942年亲自调查研究了中国境内的云南、广西、贵州属侗台语族的壮、布依、傣、侗、水、佯僙、莫等约20种语言和方言,到泰国调查了泰语。他把台

 

  李方桂、徐樱语分为北支、中支和西南支。有5本专著:《龙州土语》(1940),《莫话记略》(1943),《武鸣土语》(1956),《佯僙语》绪论与音韵、语料、词汇(1966、1967、1968),《水语研究》(1977)。

  他还发表了理论性、拟测性和描写性的几十篇论文。但最有突破性的发现是以下的四篇文章:

  第一,1934年他发表《原始台语中带喉塞音声母的假设》,原文是英文《The Hypothesis of a Pre?glottalized Series of Consonants in Primitive Tai 》。李先生给古台语拟,了一套带喉塞音的声母:?b、?d、?j ,这套声母跟喉塞音一样对于声,

 

  李方桂主编有同样的影响,在许多方言里都变成b、d ,但是却读阴调。这就使得古台语有四套同部位的塞音:p、ph、?b、b。 第二,在1954年李先生发表《Consonant Cluster in Tai》(《台语中的复辅音》)一文,在普通的pl?、phl?、phr以外又拟测了tr?、tl?、thl?、thr?等复声母。当时这只是推测,有些学者不以为然,想不到后来的田野调查竟发现在泰国东北部的Saek语中就有tr?、tl?、thr?等复声母的存在。

  第三,在1962年他发表了《台语系声母和声调的关系》,根据台语各方言间声母和声调的关系,推定古台语的声调分成清浊两类,而且从四声演变为后来的八调。这是推翻马伯乐台语声母分三类的旧说。

  第四,在1970年,他写了《Some Tonal Irregularities in the Tai Languages》(《台语中声调的不规则演变》),从声调不规则的演变推断台语中也有四声别义、清浊别义的现象,这一个发现非常重要,对于汉语和台语是否有亲属关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李方桂作品晚年李先生发表了《比较台语手册》(《A Handbook,of Comparative Tai》,1977)构拟了原始台语的声调系统、辅音系统和元音系统,观点明确,例证丰富,说服力强。这是李方桂40多年来深入调查、参证对比、反复构思、形成理论的结晶。这部著作对侗台语族语言的历史比较工作和培养更好更多的侗台语言研究人才,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