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8795445
本馆由[ ]创建于2025年04月04日

母亲的学生时代

发布时间:2024-04-04 11:43:47      发布人:

母亲遗言摘录:

吾生不辰,发龄失怙。

吾父在上海悦来公司工作,平日酷爱京剧,对优伶捧场,挥霍亏欠公款,由家庭偿还,遭大伯母之非难。父36岁患肺结核去世。

母年三十孀居守节,在封建礼教的旧社会大家庭中,因父之过,吾母备受压抑欺凌,精神苦郁,忧思成疾,五旬而终。

吾及弱弟在那无人关爱的家庭中,除了老仆(吾母之陪嫁的严妈)关心和爱护下, 趋炎附势者,并不一视同仁相对。

1938年吾考入镇江中国合众蚕桑女子学校读书。抗战大爆发,学校西迁重庆,吾奉母命负笈而归。扬州沦陷,全家(伯父母,伯父之妾及永年二姐)避兵难于甘泉山阳寿镇佃户之家。其时吾母不愿随行,和老仆留守在家看管门户。一年后回城,吾弟陈栋年投考汪政府之绥靖军校,离开家庭。那年,吾由吾母牌友之夫,方济民先生介绍,入江都县政府缮校室工作(那时称书记),一年后调收发室工作,潘宏器县长离任,蒋镇东县长蒞任,因原监印周萝鸾另用,吾被调至监印室工作,校对为陆竣,在监印室工作期间,勤恳工作,从不知拖延发文时间之弊端,直至日本投降后,张继传县长蒞任,方离开县府,失业后回家和小姐妹谭宝芝、赵秀英同做刺绣工作。

1945年冬,遵由母命作主之婚姻〈已守约十年)始完婚。其时,因自立由渝奔丧,回三河老家安葬双亲,丧事毕返渝,因战事阻,中途复返三河,抗战胜利后,由三河至南京谋职,任合肥防空司令部民防科科长。

此后四十年,漫漫长途和自立历尽艰辛,几度濒临绝境,终不忍弃儿女而绝。69年至79年,在农村十载,79年后,能由农村回转城市,始得新生,得有今日之温馨生活。

犹望我子女,不断上进,努力做好工作,使事业有成,汝等之子女,应养成俭朴习惯,万勿娇养,务使其品德兼优,成为有用之才,更有能挺立在风浪中的无畏的雄心壮志,自立、自强,能适应在好与坏的环境中自强不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