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一女生张鸿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5206283
本馆由[ 大地寻梦 ]创建于2017年01月22日

只是梦(作者:张鸿昱)

发布时间:2017-03-29 09:26:45      发布人: 大地寻梦

只是梦

———《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张鸿昱

中国四大名著的巅峰,私以为,是一部《红楼梦》。

曹雪芹费尽十余年心血写成的红楼,醉生梦死笑与泪都在前八十章了。过去看红楼,喜欢里面金碧辉煌的大观园,吟诗作对的小姐妹,讲究的服饰,精致的食物。更加喜欢最后如同大厦被抽走地基一般轰然倒塌的唏嘘感。


再长大一点看红楼,人成熟了一点,也因为熟悉了故事,就会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会对曹公精心编好的诗词,悉心安排了的命运路数产生惊叹。但是就很难再像小时候一样为宝黛钗三角恋痛快淋漓哭一把了。


小时候讨厌薛宝钗。孩童的世界非黑即白,单纯厌恶宝姐姐拆人良缘,硬生生害了林妹妹大半条命。可憎恶的同时又还有些于心不忍,总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心。毕竟宝姐姐待人大方有礼,对待林妹妹细致入微。别的不说,她自己也一直避嫌提起金玉良缘,看上去的确如贾母王夫人所言是个挑不出错的人。更不要说有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衬着她,就更加让我心虚,是不是因为别人太完美了才小心眼地憎恨她。


长大以后呢。


长大以后,更加讨厌薛宝钗了。字字看去,薛宝钗这个人的形象简直触目惊心。她在误听了小红谈论的时候,眼皮子都不眨一下就扯谎推说是黛玉听到的;推脱金玉良缘不过是因为等着入宫为妃的大好前程;不哭不闹做个好人在王夫人面前说金钏儿不过是顽皮跌进了井里。


贾宝玉说长大了老去了的女孩变成了鱼眼珠子,浑浊不堪。他的宝姐姐还没长大呢,就俨然一个小小的王夫人了,不愧是亲家姨甥。现在回头看,对薛宝钗的厌恶,可能是一种天性。不只是女人的直觉,也是孩子对于恐怖事物的本能反感。圆滑,世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表面送燕窝送冰糖,背后和贾宝玉成亲。


可能有人会喜爱这样的品质,会觉得这是薛宝钗寄居人下不得已而为之。我想说,这样的人谁爱喜欢谁喜欢去吧,我不喜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曾经认为她可怜,嫁了个自己不算真心喜欢的人,生个孩子,守个活寡。但是这是她自己选的,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代当然有局限性,我也不曾听她为林黛玉说过一句话。如果她选择大局,那就不能怪大局选择了她。



贾宝玉选择林黛玉,不是因为他见了这个天仙妹妹很眼熟,也不是因为他心甘情愿无聊到陪林黛玉作天作地。我更加倾向于宝玉也是在本能地追求更加美好的东西——不管夫子们承认不承认,纯粹的爱情比所有功名利禄都要美好。我是说美好,这样一个没有物化标准的形容词,而不是更加有价值,爱情不是拿来放到秤上评估几斤几两的玩意儿。


我曾经思考很久为什么我对林黛玉有着如此难以形容的喜爱。我也在一段时间里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跳出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薛宝钗,的确,要列举出喜爱薛宝钗的理由太简单了。不说别的,没看过红楼的人都可以依照着古代三从四德基本法说个大概。但是其实这挺违心的,我始终对薛宝钗有着内心深处的膈应。可是我当时也没有想通为什么对林黛玉有着这么深刻的喜爱。她哭哭啼啼,我最讨厌哭闹的人;她的有些行为如剪香袋,用做作来形容不算过分;尖酸刻薄等等不提,更加可怕的是,她就是我一直排斥的那种把感情用到滥的人。



我希望自己是理智的,期待自己是理智的。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不哭不闹,冷静地面对许多事情。而不是和林黛玉一样,碰到宝玉的事情就理智全无。从吃飞醋到怪罪他人,无所不至。我欣赏她的才情,却忘了她的心性,她的一切都来自于此。


爱情。


爱情使人变得平凡。爱情让仙草变成了小家子气的女儿。多年后回首,才看到在少年人爱海之下潜伏着的巨大冰山。黛玉的哭闹,来源于缺少安全感,来源于天生的敏感脆弱,来源于宝玉的晚慧幼稚,说到底,怪她太爱他。


这是我内心一直期待又不敢成为的人。纯粹的爱,不计回报的爱,这是因为喜欢,就义无反顾地喜欢了。紫鹃设想过要是黛玉未死,甄宝玉来了若能成亲也算圆了她家小姐一个心愿。多傻的孩子呀,她的小姐,除了这个假的宝玉是谁都不会要的了。



直到有一天,黛玉仿佛陡然懂事了起来。她和宝姐姐好好相处,珍爱宝琴如同自己的妹妹,不再为湘云和宝玉的亲密烦恼,就连袭人她也是心胸宽广地包容了。这不是一个女孩的突然成长——红楼可不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打从一开始,黛玉的出场,察言观色,步步小心,就注定了她必须经历成长。


第32回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他想了半天,只说了一句话:


“你放心。”


从此她才放了心。她知道了爱情的模样,连个许诺都不算的“你放心”,便是宝黛式的心意相通,门当户对,团圆美满。这三个字,比金子和玉石要贵重千倍万倍。红楼自然不是为了描写小儿女家的爱情故事的,但是这一句话,在我看来,是全书最宝贵的一句话,可与大观园里一切风花雪月匹敌。



这就是真情。


它使才情绝佳的黛玉变得矫情,但是不要怕,不要回避,它是那么的真实。那可不是为了帮丫鬟才偷偷摸摸溜到男孩房中绣起来的肚兜,也不是为了成全大局捐出去的两套新衣服,更加不是又藏又显的金项圈。这是眼泪,是一气之下剪了辛苦做好香袋后忍不住的泪水,是挨打以后眼睛要成了两个桃子后一句“你可都改了吧”,是从来不言功名利禄的体贴沉默。


锱铢计较,勾心斗角,这些虚情假意,哪里比得过一分一毫?


之前爱看红楼里的世故,总以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怎样做一个泼辣利落的人,怎样成为不露声色的人。可我从未想过要学黛玉。那是学不来的,天生一段情,哪里会东施效颦?



她是真的,她对每一个对她好的人都真心以待。薛姨妈薛宝钗一点点好,她能记很久。贾政一句随口夸奖,她也可以欢喜很久。更不要提贾母了。可是为什么那么少人善待她呢?后来我想,幸好没有太多人对她好。这个女孩子,太懂得别人喜爱的珍贵了。别人对她好,她是要拿命来还的。


后来看红楼,看到真情处总是忍不住心酸,在这样一个华丽硕大的牢笼里,爱情是脆弱的,而真实的爱情更是不堪一击的。


而这又正恰恰是其最让人心动的理由。譬如维纳斯的断臂,完好和完美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更加不喜欢高鹗。续写红楼固然辛苦,但是短短四十回,把曹公埋下的伏笔推得一干二净,硬生生改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


最后四十回里,贾母突然变成了一个老版王夫人,朝着自己最珍爱的外孙女说“我顾不上你了”;袭人宛如晴雯附体,指责小丫鬟“小贱蹄子”;湘云妙玉结局草草了事。


唯独只有一句能打动我。贾宝玉到了仙境里,去问黛玉下落,别人让他说找谁,他只能说一句“姑苏林黛玉”。这是高鹗续写之中的巅峰。短短五个字,比费心机给遗腹子起了贾桂的名字要高明到哪里去。


他叫她妹妹,叫她颦颦,给她起个最美最合适的号叫潇湘妃子。到最后,他还是只能说一句“姑苏林黛玉”,宛若陌生人。


有多少的深情孽缘和眼泪,最终他问她,仍旧没有名分。孑然爱情孤立在生死鸿沟前,比当年靠几抔水活下来的草还要不值一提。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