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王昌群逝世,一门忠烈激励后人!
最美退役军人
全国三八红旗手
王昌群
于2022年3月15日逝世
享年88岁
王昌群1934年5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1955年11月退役,1989年5月从云南省粮油运输公司退休,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全国妇联授予“五好家庭”称号。
王昌群15岁参军,先后参加解放西南、剿灭匪患、保卫边疆等任务。1955年,她服从组织安排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与丈夫一起扎根边陲,为建设边疆、发展边疆作出贡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边境战火燃起,她主动请缨担任支前慰问领队,一家6人奔赴战场,丈夫是前线指挥员,女儿和女婿参加救护队,2个儿子英勇作战壮烈牺牲。退休后,她传承红色家风,热心社会事业,作报告讲传统、做公益献爱心、伸援手抗疫情,始终恪守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演绎无疆大爱。
王昌群王昌群1984年三八妇女节在单位(云南省粮油运输公司)的工作照。供图
王昌群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为党为国分忧,是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党、爱国、爱军的先进典型,是引领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珍惜荣誉、永葆本色的模范代表。
根据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开展的2020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安排,经广泛发动、层层推荐、严格评审,产生了20名“最美退役军人”,其中云南省退役军人王昌群在列。
英雄母亲
一生不忘初心、一门忠烈、一心为党
云报客户端记者曾采访这位慈母
当面聆听她和家人的故事
一起缅怀这位英雄母亲
↓↓↓
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15岁参加革命队伍,20岁跟随部队挺进西南边疆,转业到地方,在语言不通、道路不通的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垦荒造田、改天换地,建设新中国的新云南,一干就是一辈子。
她是一位伟大母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国家有难之时,含泪送子上战场,全家上阵卫疆土,两儿牺牲婿上阵,满门忠烈、正气浩然!
她就是2020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云南省粮油运输公司退休干部王昌群。
王昌群的事迹感动无数人,人们通过书信、电话、慰问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英雄母亲的敬意。这是王昌群在给学生们讲革命传统。刘丰 摄
革命青年 背着家人加入解放家乡的队伍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的宣言早已传遍海内外,可祖国的大西南还没有完全解放,人民军队正所向披靡挥师大西南。
彼时,王昌群15岁,还是重庆秀山县女子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她和同学们经常参加进步活动。有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学校宣讲政策、招收学员,她和同学们既高兴又紧张,怀着对革命的憧憬向组织报了名。从此,王昌群开启了她的革命之旅。
“那时候,我住校,离家还有几十里路,我就背着家人加入了队伍。”王昌群回忆起那一刻的决定还很激动。
“那个时候我们家乡附近的涪陵地区还没解放,很多地方十七八岁的姑娘还没衣服穿,那种生活,苦啊。”老人家说,“在学校就听说解放军是为穷苦百姓谋幸福的队伍,我就加入了。”
1950年10月,王昌群被安排到当时的西南军区陆海空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因为学习刻苦、进步快,她学习了半年后就提前毕业,被分派到组建不久的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从事报务工作。
“上班时,我们都是削好一大把铅笔,抄写电报时,笔芯断了赶快换一根铅笔接着抄,那是争分夺秒呀!”王昌群回忆。
1953年7月,王昌群在原西南军区空军重庆白市驿机场工作立三等功时庆功会上戴大红花。供图
王昌群负责的报务安全准确,很快成为所在连队业务骨干,后来因执行某次重要报务任务,她荣获三等功。家里珍藏的各类奖状证书,见证了当年这位热血女青年的进步追求。
燃情岁月 跟着部队走向祖国西南边疆
1954年7月17日,王昌群永远忘不了这一天。经组织批准,她和在部队相识相恋的革命青年刘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第二天收拾行装,第三天就跟随大部队出发,从重庆向云南挺进。
部队一路辗转,从川南山区到西南边陲。“我们的目的地是孟连,路也不通,语言也不通,我们从昆明坐车到思茅,又骑马7天才到达孟连。”王昌群说,那时候大家的革命理想比天高,什么困难都不怕。
1954年2月,王昌群在原西南空军司令部重庆白市驿机场工作时的照片。供图
到达孟连后,王昌群被分到云南边防公安72团,仍然负责报务工作。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大批军人需转业到地方,有机会转业到大城市的王昌群,选择和丈夫一起扎根南疆,就地转业到孟连工委担任统计员职务,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
王昌群(右一)在工作中。供图
此后30多年里,王昌群一路辗转,服从组织安排,从孟连、江城、勐海,到思茅、文山、保山、昆明,岗位从国营商店到地方商业局再到粮油运输公司,每到一地,都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韩跃平曾与王昌群共事过一段短暂的时光。她说,当年王昌群阿姨工作特别认真,800多人的工资表,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手写造册,从来不会有差错。
英雄母亲 含泪送子上战场两儿牺牲婿上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祖国南疆却烽烟骤起。
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作为军人家庭,王昌群一家人几乎先后都上了阵。大儿子刘光牺牲,二儿子刘明牺牲,二女儿刘丰和女婿参加前线救护队,时任文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刘斌还担任了前线局部战场指挥员,王昌群自己也参加了支前服务队……
“爸爸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妈妈您也是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我想,你们一定会慢慢理解儿子的。”大儿子刘光上前线前给妈妈写信,言语之中赤子情深。1981年12月5日,担任副连长的刘光带队侦察敌情,触雷牺牲。
一家人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处理完孩子后事,得知组织正在办理二儿子刘明撤回后方手续的消息后,身为司令员的父亲刘斌马上制止,他强忍悲痛却语重心长地对工作人员说:“组织对我家的关心我理解,可干部子女阵前都往后撤,这不是共产党的作风啊!”身边的王昌群早已哭成个泪人。
3年后,1984年7月13日,二儿子刘明在前线壮烈牺牲。王昌群一夜白头,多次恸哭至休克,被送到医院抢救。
一家人还未从巨大悲痛中缓过神来,身为医生的二女儿和女婿又要申请上前线……
“他们是我的儿女,也是党培养的革命战士,能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作为母亲,我为他们骄傲。”王昌群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无悔晚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不停步
多年来,王昌群常常受邀到全国各地作报告,向各界人士和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
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王昌群都受邀到北京出席国庆观礼,感受共和国的进步和荣光!
“老人家一心向党、满门忠烈,是我们身边的模范榜样。”王昌群所在的昆明市五华区虹山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兴慧为老人的执着和忠诚感动。
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时期,王昌群老人拄着拐杖来到了社区办公室找到陈兴慧要为武汉捐款,把平时省吃俭用的一万元钱捐给了武汉。
云南省军区昆明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时玉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王昌群,他还经常拿王阿姨家的事例给部队的同志们讲党课,教育大家向英雄学习,向英雄汲取力量。
王昌群的故事一次次见诸媒体
她的形象一次次闪耀颁奖现场
一次次感动和激励着我们!
送别英雄母亲!
向她和她的家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