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老兵提水先生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60274455
本馆由[ TTvip20250]创建于2025年03月28日

英姿一表留人间——追念李振波同志 作者:孟贤

发布时间:2012-11-12 16:17:25      发布人: TTvip20250

姿

——追念李振波同志

作者:李孟贤时任张家口日报副总编辑发表于张家口日报1988423日)

两袖笼清风

负载默默行

这是和振波同志一起共事的几位同志献给他的一幅悼念挽联。我觉得,这两句较为确当的概括了振波同志的精神风貌和为人形象。他溘然长逝,年仅五十六岁使人恸惜,遂对一些往事联翩回忆,犹生敬仰,该是多么引人怀念啊!

振波同志在近四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基本上都在搞党的宣传工作。从打在新华社冀中分社工作时算起,他,算是目前我区新闻工作者中历时最长、资格最老的战士之一。他除任《河北日报》记者外,有二十几年是在《长城报》和《张家口日报》工作。就卒新闻事业,本来是容易扬名声的,但他却“负载默默”,或值夜班组织出版,或撰写不署名的言论文章,埋头工作。每一期报纸印发出去,都能同十几万乃至数十万读者见面,可是很少为读者所知,在办报中也包含着振波同志的一份辛勤劳动啊。作为总编辑,又是党委书记,平素事物纷繁,但他仍坚持在百忙中写下一些不同体裁的文章。一九八二年上半年,在他的食道癌病已有自我感觉症状的时候,他还写一些有关指导当前中心工作的评论。如《张家口日报》二月十九日、三月十日、四月三日三篇“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有五月十四日的“说长道短”杂文,就是他带病写成的。文章就全区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城市如何把文明礼貌月活动坚持下去等重要问题,做了指导性的阐述,促人奋进。可是,这些文章的问世,除了负责发稿的同志知道是出自谁人之手而外,极少有人了解这是振波同志的呕心沥血之作。这,不是高尚可贵的品行吗!

和振波同志相处时间越久的人,可能会觉得他的性格别异。我就似乎觉得无法将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者的不同态度协调起来。他对工作是那样细心缜密,严肃认真;可是对生活就马马虎虎,漫不经心,不屑细理。他说,“生活这个东西,你追求它,就老是没个完。有吃有穿,吃饱穿暖就行了!”多年的老同志们都极少见到他选购过什么新衣服、新什物,只见他常穿家人穿戴过的旧军衣、旧鞋帽等;对吃、穿、用,从不讲究。说及他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使人感到他有一种超脱之概,我对此就甚为感慨而系之。不禁想起古人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在振波同志这里再现。当然,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大度的优良品德,与颜子之度不可同日而语。

他在编审工作中,总是那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极为鲜明地反对编写工作中的粗枝大叶、潦草马虎的工作态度。曾不止一次地劝勉编辑部的同志:“自己写的稿子不要轻易得拿出来,应当象新媳妇上轿那样,精心的梳洗打扮,不要披头散发地就出来和人家见面。”强调编辑、记者,要明确自己的宣传对象是广大群众,必须坚持报纸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向。他每逢看到有的同志写出了主题鲜明、文字通俗、言简意赅的文章时,就喜出望外,津津乐道;当看到文理不通、语句晦涩,或乱加形容而言之无物的稿件时,就嗔气顿生,不妨说对这类文字深恶痛绝;如发现对读者无益的文章清样,就坚决主张撤掉,不使见诸报面。看,他对工作与对生活的炎凉高下的态度,多么泾渭分明。但,这种迥然别异的性格表现,真的是不协调一致?不!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品德的完整表现,是革命本色的统一体。正如刘少奇同志讲的,“那些埋头苦干的党员……那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是我们的好党员。”振波同志这种精神无愧于应受到尊崇。

还有一点感人至深的是平易近人和联系群众的作风。振波同志乐与服务人员谈心,也能与车间工人结为知己,大家同他接触,感到他是一位普通的同志,也感到轻松随便,可以无话不谈。当他猝然长逝,一些工人同志恸气挥泪,便可证明感情之深。给我留下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一九七六年霪雨淅沥的夏季,在抗震防震宣传中,他和编辑部的同志们一起日夜工作在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他的眼睛熬红了,脸色黄瘦了,也坚持不回家,不休息,席地而卧,曲肱而枕,操持出报。单就这一好的作风看,怎能不团结周围同志,凝结为一种搞好工作的坚强力量呢!

还有正确地对待疾病这一点,也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操。生活中不乏其例,有人视病如虎,既无斗争意志,也无抵御措施,表现怯懦;也有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而振波同志在较长时间里,除带病工作外,在病危时还表现了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精神。同志们为他做手术而忧虑,对他劝慰。他说:“自然规律不可改变。我呢,一不想死,二不怕死,能够正确对待。做了手术,把病去掉,练练气功,还要继续工作 。”他爱人见他病情恶化,也为之担忧,他说:“怕什么?死后去见刘少奇同志,再学习学习《论共产党员修养》。”在病危时,尚且表现出他的从容大度、幽默刚毅的性格。

振波同志常提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也谈及过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做为一个多年熟识的同志,我觉得这反映了他对个人的认识是清醒的,估量是客观的。人,如能知己,难能可贵,是不容易做到的。让我们把他能知己之不足看做是应当效法的一个长处吧。

岁月悠悠去,逝者长已矣。振波同志临终前给家人的遗嘱,也是一个鼓舞我们——做为他的战友们的继续前进的动力。遗嘱说:

建四化之年,本想用余力再贡献一点力量,就是想不到提前死去。今后你们加倍努力,再弥补这个损失。……

振波同志的高尚形象,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虽然故去几十天了,还真似在活着。是这样的!

清风两袖朝天去,

英姿一表留人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