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秋在战争年代
长,李伯秋为政委,这个团是鲁中地区的主力部队。5月日军来犯,上级命令1团
在杨家横伏击。当时团长吴瑞林不在,李伯秋摆了个“空城计”,把1营放在西山
,把2营放在东山,让鬼子进庄。日军进庄后,李伯秋指挥部队攻击,给日军杀伤
后,主动撤至西山,待敌退却时,实施追击,又歼敌一部。杨家横战斗结束后,
日军大队长因部队伤亡过重引咎自杀身死。李伯秋对吴瑞林的治军和作战十分佩
服,吴瑞林对李伯秋也很尊重,吴瑞林说:“你是个大学生,是我打着灯笼也找
不到的好老师。”吴瑞林的夫人被日军抓获,是李伯秋定计将她营救出狱。鲁中
军区曾认定李伯秋是“托洛茨基分子”,命令吴瑞林把李伯秋抓起来。吴瑞林拒
不执行命令。他说:“李伯秋是什么人我们最知根底,他绝对不是托派。我团现
在不属于鲁中军区领导(1940年组建山东纵队第1旅,四支队1团编为1旅2团,即
着名的“老2团”),我只能执行山东纵队的命令。”保护了李伯秋。解放战争
李伯秋去东北。四平保卫战后,7旅政委李伯秋觉得不能一味地消极退却,得看准
机会杀它个回马枪。旅长曾国华也有同感,接受了李伯秋的建议。部队在向南开
进的途中,发现敌新6军一个营在团长的带领下单独进驻黑石镇,是一处比较孤立
的薄弱环节。曾国华、李伯秋觉得这是歼敌的好机会,纵队领导决定8旅阻援,7
旅攻取黑石镇。新6军的这个营,士兵都是抗战期间应征的高、初中毕业生,训练
有素,7旅强攻一宿没有结果,便沿袭抗战期间的惯例,拂晓撤出战斗,白天隐蔽
休息。留下最后交替撤退的一个连发现此时守敌要突围,立即趁乱突入黑石镇,
歼敌一部,其余逃窜之敌,也被7旅其它部队歼灭 。李伯秋擅长部队思想政治工
作。他所在的部队开展了群众性自我进行阶级教育的诉苦运动,即“诉苦和叁查
”,后来被毛主席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推广。诉苦教育最先发端于
3纵7师20团,这个团是鲁中军区的主力“老二团”,是参加徂徕山起义部队的基
础。 部队进入东北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四平保卫战后,逃亡较严重。李伯秋主
持召开了7师第一届政工会议,在会上做了《试论阶级教育》的专题报告,提出了
“吐苦水”、“挖苦根”的初步想法。韩先楚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提出奔袭
威远堡,大多数领导不赞成,纵队政委罗舜初提出表决,支持韩先楚的只有两票
,其中就有李伯秋。林彪批准了韩先楚的方案,果然打了胜仗。
1950年,志愿军准备入朝,当时志愿军的领导人尚未确定,由高岗召集各军首长
传达入朝决定。40军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在会上汇报了40军的战斗力和准备情况,
并汇报了部队存在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敢不敢打和会不会打的问题。高岗认为
这四个问题提得切中要害。
40军一入朝,军长温玉成和李伯秋晋见了彭德怀,按彭德怀的要求,李伯秋架设
了一条40军与总部之间的直线电话。
40军初战告捷,抓了一些美国兵,李伯秋能讲英语,亲自审问俘虏。
李伯秋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
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