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旗走前的嘱咐
6月26日夜晚,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手足外科301病房一片冷清。黄军旗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老父亲黄付令在亲人的搀扶下守在一旁。
黄付令一脸疲惫,眼睛有些红肿,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儿子身患结肠癌一年多了,他也早在《捐献遗体眼球(角膜)志愿书》和《河南省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虽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真正到了离开的那一天,身为父亲的他仍悲痛不已。
可一时间,他欲哭无泪。
黄军旗的母亲李孝芝坐在病房外。晚上9点45分,听说运送遗体的车快到了,她又大哭起来:“我的儿啊,我的儿啊……”
晚上11点5分,黄军旗的遗体被抬上车,拉往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这是他的母校。黄军旗生前告诉本报记者,他在大学时,由于供研究的标本稀少,他们都是12人一组。
得知学哥要把遗体捐出供教学研究,他的学弟、学妹们远在郑州为他举行了悼念仪式。
黄军旗的亲友、邻居和同事等百余人来到医院为他送行。现场,泪水模糊了每个人的双眼。
黄军旗去世前,他的亲人和同事一直守在他身边。
“3天前他就不能说话了,也没有力气下床了。他用渴求的眼神看着大家,希望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说着,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手足外科主任范春海的眼睛湿润了。
黄军旗被查出结肠癌后,就跟老父亲黄付令商量,说这个病不好治,他上班才没多久,没给社会做多少贡献,走的时候要把遗体和角膜捐出去。
遗体捐献的话题让很多人忌讳。黄付令不愿听到这话,不过他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今年4月16日,黄军旗和他的父亲分别在《捐献遗体眼球(角膜)志愿书》和《河南省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
4月份以后,黄军旗的病情越来越重。他知道,离他兑现承诺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找到了同事——手足外科护士长屈红梅。
“他说,‘签协议的时候,我爸妈就有些不同意,到时候你得帮我好好说说。我捐出遗体和眼角膜,对社会有利,我走了,我的眼睛留在世上,还能看到他们’……”话没说完,屈红梅已泣不成声。
黄军旗不想让父母更难过。他的遗体被拉走前,在“是否留骨灰”一栏中,黄付令深思了一会儿,由原来填写的“留”改为“不留”。
黄军旗的伯父黄付印说:“他走前的意愿是不留骨灰,他可能是怕亲人以后取骨灰时再难受。”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