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的酆炳军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实现和平解放后,酆炳军随部队进城。不久,调中央燃料工业部任巡视员。5月1日大同解放后,奉命参加大同煤矿的接管工作,并担任大同煤矿副矿长。 大同煤砂开采历史悠久,抗战胜利前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阎锡山官傣资本的盘肃,生产萎缩,民生凋敝。加之,大同解放时国 民党军队的破坏,矿窑全部停产,满目疮痍。酆炳军在矿党组织的领导下,不知疲倦地投入到恢复煤矿生产的工作中去他和工人一道下矿井、进机房、钻巷道,挨家挨户地动员工人上工。他常常把工人师傅们请到自己的住处作客,和他们谈心,听取工人的意见,启发他们当家作主的思想觉悟。工人们也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无话不谈,主动出谋划策,以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克服资金缺乏、设备不全的困难,工人师傅们奋不顾身地从矿井中深及腰部的水中打捞出沉在水底的机器、工具、铁轨及材料;缺少零件,大家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和用代用品来顶替;技术总是闹不通,大伙儿凑在一起商量琢磨;人手不够,就白天黑夜联轴转。经过20多天的预期奋战,终于使这一古老煤矿起死回生,为支援战争和国家建设需要做出了贡献。1951年,酆炳军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进入天津,与铁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任天津铁路局天津站党委书记、天津铁路局组织部长、天津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兼任河北省交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驻铁路特派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多次被批斗长期遭关押。在危境中,他坚信趔必定战胜邪恶,坚持原则,刻苦学习,收益颇大。重新工作后,先后担任天津铁路局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国家铁道部干部部长和政治部主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83年以来,兼任铁道部党校校长和党委书记、铁道部干部管理学院院长。酆炳军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于人民铁路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党的政策,使各项工作走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后来,他分管干部工作,深知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是振兴铁路事业的决定因素,多次深入各局、段、站、车库、工厂进行实地调研,检查督促指导,使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使用、教育、管理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制度,坚持按党的德才兼备的政策和"四化"标准来选拔、考察、任用干部。在干部教育中,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人,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人。多年来,为铁路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注入了大量的政治血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