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20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记原宁夏化工厂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程浩

发布时间:2009-12-15 09:18:01      发布人: 天堂天使

        程浩,原名刘书绅,陕西省临潼县人。1923年6月30日出生,高级经济师。

  程浩同志1938年11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任陕西临潼栎阳小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党支部书记、青救会主任、地下党栎阳区委、三原中心县委、临潼县委联络员、陕甘宁边区青年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于1949年7月至1952年10月先后任共青团西北工委常委会秘书、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军体部副部长、兰州炼油厂筹建处负责人之一。1952年10月至1957年10月任石油工业部玉门油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1957年10月至1961年10月先后任中共玉门市委(油矿党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玉门市委书记处书记兼玉门市委党校校长、玉门市科委主任。1961年11月任中共酒泉地委书记处书记兼玉门市委第一书记。1963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前任中共甘肃省委工交部副部长、代理中共兰州市委工业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文革后期恢复工作。1973年5月至1978年10月先后任甘肃省第七工程局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甘肃省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院长,甘肃省石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10月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先后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化局局长、党组书记,银川化学工业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宁夏化工厂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石化总公司董事会董事,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1989年离休,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2005年5月26日在银川逝世,享年82岁。

  程浩同志在组织领导宁夏化工厂的建设中,功不可磨。1978年12月国家化工部在杭州召开了马干山会议,初步将从日本引进的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三厂)建在宁夏后,有的部门和同志认为宁夏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更无相当规模的炼油或化工老厂作为依托,为此,对建在宁夏持有异议。加之,具有相当优势的天津、江西、河南、安徽、内蒙等省区也都在向国务院、化工部申请这套引进装置。1979年化工厂筹建处在“吃饭没有锅,睡觉没有窝,办公没有桌”的情况中,借用了银川氮肥厂几间单身宿舍,就是办公室兼卧室进行的。程浩同志带领筹建处的有关同志亲自乘火车赴北京,天天去化工部、国家建委、计委的有关部门挨门挨户游说,据理力争,又找一些老领导出面协助做工作,他这种倔强劲感动了不少同志,终于决定派出以化工部刘子廉副部长为首的国家六部委(国家计委、建委、化工部、轻工部、铁道部、国务院环保办)一行20多人,于1979年8月24日至9月6日到银川考查厂址,落实建厂条件。同时,组织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建厂的地质、水源、气象、交通、资源、电力、铁路运输等基本条件进行了勘探与论证,为引进项目共用了四年时间,呕尽了心血。1983年国务院确定该项目放在宁夏并下达了计划书。1984年做了一年的准备工作。1985年5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程浩同志领导的全体筹建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42名押送设备人员坚持“人不离车,货不离人”。冬季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时候,火车运行时,一个人一件老羊皮袄,一床棉被,寒风呼啸,冻的人坐不成,躺不住,只有站起来跳蹦子,跺跺脚,搓搓手和脸。火车停站后,他们就下车巡回检查,精心看护设备。渴了,喝上几口早已冰凉的水;饿了,啃几口馒头夹咸菜。有时押送一次货物,遇上客货车线路调整,需要十八个昼夜,押送人员在荒郊岭上,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又度过了一酷暑,历时七个月,14000多吨的引进设备全部接送完毕,按照自治区领导提出的“不丢失,不拆散,不锈蚀,不变形,不损坏一件设备和器材”的要求,将设备进厂入库,摆放就位,一件不缺,一箱不少,实现了完整无缺,万无一失,为国家节约资金六十多万元。程浩同志作为一个党的高级干部,身体力行,筹建处的同志每一次到北京出差,押送人员每一个出行,他都亲自送同志们到车站,每一次都迎接回来的同志,亲自过问职工的生活,至今,当年的同志记忆犹新,感叹不已。

  宁夏化工厂建厂以来,坚持建厂与绿化同步,厂区设计与生活区同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从工程建设来说,节约投资5411万元,占中标概算的35.84%(不包括设备和材料费用),整个工程比同类型工程提前7个月建成,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竣工优良率占82.7%。工程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1992年经过八年的试生产后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该项目共占地115公顷,绿化面积占40%,做到一年四季长青,三季有花,昔日的一片白茫茫的大碱滩,今日成为一座花园式的工厂。年年盈利,成了全国大化肥企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累计上缴利税超过15个亿,资产升值达40个亿,年生产尿素100多万吨,产品销售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国家,成为贺兰山下镶嵌的一颗明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