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扬 张思德的老班长
四川省通江县人,1915年12月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连班长,长征中曾任朱德警卫员。到达延安后进中央党校学习,以后随129师到抗日前线。1951年任志愿军三兵团29师师长。他一生与两位中国英模有直接因缘:一是曾为张思德的班长,二是批准邱少云上前线的师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离休前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60年前的今天,毛主席亲自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沉痛地朗读亲笔撰写的纪念文章《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名扬四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经典话语传播天下。
提及被领袖追悼过的战士张思德,张显扬老将军尤为激动,眼眶满是泪水。他说:“我是张思德的老班长,我当他的班长有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张思德比我小不到一岁,个头不高,但身子挺结实。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对革命有火一般的热情……”
1944年春,中央机关和警卫人员组织生产小分队,开展生产运动。张思德当时在枣园内卫班任毛主席的警卫战士,他第一个报了名,随队来到陕北安塞县石峡峪庄。他的主要工作是烧炭和修窑洞。9月5日,张思德在修理新挖成的窑洞时,突然发现窑顶掉落土块。他知道这个窑就要倒塌,第一个反应不是自己往外跑,而是把身边的战士一把推出窑口。就在推战友的瞬间,张思德被随之塌下的两米多厚的窑顶埋在窑内。战友脱险了,而张思德的生命年轮却永远定格在了29岁上。
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很快报告到毛主席那里,他非常难过,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随后询问了张思德牺牲的经过。沉思片刻,毛主席十分动情地对警备团的领导说,山里狼多,要保护好尸体,不要被狼吃了;要做一口好点的棺材安葬;张思德是为大家为集体而死的,要开个追悼会,我去参加。
张显扬也很快得知这个噩耗,悲痛万分,眼泪直往下淌。他连夜赶去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9月8日下午,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团集中在枣园西边的操场上,隆重召开追悼会。毛主席送的花圈上写着: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默哀许久后,毛主席走到土台前,向张思德的灵位一鞠躬,然后转过身,深情地望着与会官兵,开始了演讲。从此便有了那篇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张显扬说:“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品质是十分高尚的。许多与他同期入伍的同志已当上团长旅长,可他却没有丝毫怨言。”
1951年,刚到南京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的张显扬,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司令员陈赓点名去任29师师长。他立即走马上任,率部开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前,上级要求29师迅速占领391高地。391高地在上甘岭右翼10余公里处,是一个制高点。这里南北两峰对立,山势险要,狭窄孤立。关键是,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中间隔着3000多米的开阔地。它就像一颗毒钉揳入我军阵地,直接威胁着我军阵地的安全和巩固。
如何才能迅速攻下391高地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侦察和研究,张显扬决定,利用391高地前的大片蒿草作掩护,前一天晚上将数倍于敌的兵力潜伏到其前沿,然后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但是,几百名战士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隐蔽20多个小时,不管风吹雨打、日晒虫咬都不能挪动,不能发出任何响声,困难非常大。一旦暴露目标,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570多名潜伏勇士从87团选出来了。张显扬还是不放心,再次来到87团阵地。突然,前方不远处的坑道口传来“呜呜”的哭泣声。他来到这人身边。那人看见师长来了,迅速站起来,敬了个军礼。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哭?”“报告首长,我叫邱少云,他们不让我参加潜伏任务。”
张显扬找到87团团长问清原委———团长顾虑到邱少云曾当过一年零四个月国民党兵,怕他意志不坚定,给战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张显扬进一步了解到,邱少云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13岁时就开始了雇工生活,后来被川军抓去当兵。1949年12月,成都战役后,川军瓦解,邱少云被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
“参加解放军后,邱少云表现如何?”张显扬问团长。“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还写了入党申请书。”团长回答道。
“他当国民党兵是被迫的,可以让他去!”张显扬坚定地说。
张显扬把邱少云找来,对他说:“不用哭,我可以批准你去,但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请首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邱少云的脸上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
1952年10月11日晚,张显扬最后一次检查了战士们的伪装。他说:“潜伏,是决定这一仗成败的关键;潜伏成功了,胜利就攥在我们手里。”他特别强调,完成这样的潜伏任务,纪律特别重要。
经过20公里的行军,晚上10点,潜伏部队到达预定地区。邱少云潜伏在高地东麓一条杂草丛生的土坎旁边,距离敌人工事只有60多米远。天刚刚亮时,山脊上交通壕里的敌人在来回走动,还不时地拿起望远镜朝山下观察。在湿湿的草丛里趴了一夜,战士们觉得浑身又冷又酸,多想爬起来活动活动身子。可是,动一动,敌人就会立刻发现。
上午10点多钟,敌人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急匆匆地朝邱少云潜伏的方向走来。突然,有两个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胡乱打了一梭子弹,扭头向山顶跑去。
情况万分危急。敌人一旦逃回工事,疯狂的敌人立刻就会扑下山来,猛轰开阔地,500多名战士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我军的作战计划就会前功尽弃。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突然,轰!轰!轰!我方阵地上飞出一连串的炮弹,把敌人拦截在半山腰。
半小时后,先从南面飞来一架敌侦察机,跟着又飞来四架战斗机。山上的敌人向草丛里打了指示目标的燃烧弹。立刻,潜伏阵地上燃起好几处大火,野草噼啪乱响。不一会儿,又一排燃烧弹打来,一发落在离邱少云两米的草地上。霎时间,飞溅的汽油燃烧液溅到他的左腿上,腿上的伪装立刻燃起熊熊大火。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水沟里打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他却一动没动……
张显扬在望远镜中目睹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一直看着那柱白烟由粗变细,悄悄熄灭。当作战参谋报告说邱少云已被火烧死,一动未动时,张显扬呆立了好一会儿,才低声急问:“邱少云就是那个后补进潜伏部队的四川兵吗?”
战斗结束,战士们来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邱少云的遗体焦缩成一团紧贴在大地上,他的面目已无法认清,全身被烧得如同黑炭。
唯一没有被烧尽的,是那双深插进泥土的手。
在391高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那儿至今仍有志愿军战士们为邱少云垒起的一座土坟,那坟茔埋的是英雄那双未燃尽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