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如潮
大爱如潮
——邓学品
“哪怕身上只有一个器官是有用的,一定要捐给需要的人……”,这是武警战士李杰生前留下的最美丽的铮铮誓言。
夏花绚烂的七月下旬,我随弥勒市文联作家协会走进武警云南总队红河州支队弥勒市中队,在李杰曾经服役过的地方,怀着崇敬的心情探寻这位中国武警部队首例捐献人体器官的人间大爱武警战士。
一进中队,宣传栏上“向李杰同志学习、向李杰同志致敬”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在中队会议室,中队领导为我们介绍了李杰的生前事迹。
1988年3月,李杰生于山东文登市龙山街道河埠庄社区居委会。2007年12月,他怀着对部队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立志警营成人成才的愿望踏入部队。新兵下连分到一中队后,他始终把平凡的岗位作为磨练成才的舞台,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刻苦训练、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为人和善、团结战友,用无声的行动赢得了中队全体官兵的认可和赞誉。
2008年5月,李杰被抽调到红河州某机关担负警卫任务,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他认真学习勤务知识,积极参加勤务训练,结合任务特点和哨位实际,提出了“三看两查一报告”即:看行为仪态、看面部表情、看手持物品、查验身份证件、查问出入目的、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的执勤方法。
2009年12月,李杰被选取为士官后,积极向中队干部和老士官请教带兵方法和组训经验,在充实完善自身的同时,主动发挥士官骨干的表率和桥梁作用,很快成为了中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和标兵。
2010年9月,李杰调入弥勒市中队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战友,他抱着“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崇高觉悟,自觉接受组织分配,主动适应新环境、新任务,很快就融入到新中队集体中。同时,他把在机动中队学到的优良作风、锤炼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执勤姿态带到了弥勒中队,从点滴开始把规范的动作、文明的用语、良好的形象,传授和引导给中队的每一名官兵,展示了一名优秀士官的良好风范,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中队的全面建设和执勤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2011年底,中队被云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命运多舛。2011年3月31日,李杰完成了生前的最后一班岗,突感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随即向中队汇报了情况。中队干部得知后消息立即带其到驻地医院进行了检查,后经诊断确认为脑部恶性肿瘤。自此,李杰便踏上一条与病魔战斗的坚强历程。
2013年7月,在与病魔坚强斗争的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李杰先后到地方和部队医院接受了三次以上的大型脑肿瘤切除手术,每次手术后他的身体状况极度虚弱,但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的病痛并未击倒和压垮他,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从来不在父母跟前留一滴泪。他坚信,健康时是一个坚强的军人,病重时仍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治疗期间,李杰时刻牵挂着组织、惦记着中队、思念着战友,经常打电话向中队干部汇报病情和思想,面对战友的关心和担忧,他总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好起来。
今年2月,李杰病情突然恶化,昏迷不醒,心脏一度停止跳动,正当医院准备放弃抢救的时候,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再次奇迹般的醒过来,被国内多个脑肿瘤专家称为“医学上的奇迹”。他与病魔斗争的事在支队传开后,感动了支队的全体官兵,无数官兵为他祈福,希望他早日康复。
弥留之际,不忘回报社会。李杰生前在日记中写到:“我要努力工作,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班长和其他党员那样,当尖兵、做模范,为中队多争些荣誉,为驻地多做点贡献……”在病情危重期间,李杰多次向部队领导、医生护士和家人表达无偿捐献器官的遗愿,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的关爱和部队的培养,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一名普通战士“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铮铮誓言。
捐献人体器官是李杰生前的社会愿望。在与病魔抗争住院治疗期间,李杰在看到一条一个6岁的孩子,就把遗体全部捐了新闻报道后就萌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虽然生病了,但还是一名军人,在生命的尽头,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
李杰的母亲含着泪对他说:“孩子,你都已经病成这样了,捐给别人也用不了啊。” 李杰坚定地说,“不,一定要捐,哪怕只有一个器官是有用的,也能救回一个生命。”
李杰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的长度。
苍天有灵,或许是他的大爱感动了苍天,7月19日的昆明大雨如注,护送骨灰回家的父母和部队领导一行不得不推迟了行程,而英雄“回家”的当天,文登也下了整整一天的暴雨,仿佛在为这名大爱武警送行。
大爱武警李杰的感人事迹经《新闻联播》《新华网》《解放军报》《威海网》《文登网》《云南网》《云南日报》《凤凰网》等媒体传播后,在社会上好评如潮。我始终保持怀着敬畏、崇尚的心情,一一查阅相关性报道资料。
在“英雄”李杰的胞衣之地,他生前的山东文登市龙山街道河埠庄社区居委会街坊邻里赞口不绝。邻居说,杰子是李杰的乳名,他从小就懂事儿,临走捐献器官绝不是偶然。
“这孩子长得壮,还有一副热心肠。有一回我把钥匙锁屋里了,是这孩子翻过墙头,爬到屋里帮我开的门,想想就像在眼前似的。”邻居孙宗娥大妈抹起了眼泪。
“每天上学从我家门口走,见着我总是笑着问一句‘爷爷,吃了吗?’”邻居76岁的王宝松大爷红了眼圈。
“杰子是我们的骄傲。”河埠庄社区居民李静说,当初李杰在电脑店修电脑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跟着沾了光,有时候即便是晚上9点多下班回家,只要邻居家的电脑有毛病,他都会马上上门免费维修。“他总是说,都一个村的,有这点手艺帮帮忙就是了。”说着,李静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仁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李杰成功捐献心脏、肝脏、肾脏、角膜等器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孝文登”的深远意蕴。
“感谢你们为部队培养了一名优秀的战士,李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病魔顽强搏斗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武警云南省总队已为李杰同志追记二等功,并作出了向李杰同志学习的决定。”送李杰骨灰回故里时武警云南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孙国对文登市副市长孟艳玲感激地说。
“孩子参军入伍后,感觉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多次对我说,部队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让他感恩、感动,他要为社会最后再作一点贡献,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来,能多救一个人是一个……”李杰的母亲王春玲面对记者有采访时泣不成声。
“白发人送黑发人”,李杰又是家里的独子,父母的悲痛可想而知!但是,当李杰生前提出要捐献器官时,两位深明大义的老人毅然支持了孩子的决定。
“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宽度。”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如何把生命演绎得更精彩,使生命更有意义,源于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但要延续生命的长度,还要张扬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张满生命的风帆,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多变的人生,把生命的正能量发挥到极致,成就生命的辉煌。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李杰这样的英雄道德模范传递不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