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摄影家石少华
我国著名摄影家石少华,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老年摄影学会会长。他从事摄影工作五十年,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他奔波于祖国四方,出访过世界许多国家,拍摄了大量为国内外观众喜爱的摄影作品,名闻遐迩。
石少华的作品,有些虽已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但是至今对人们仍然具有真实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例如战争年代拍摄的《白洋淀上的雁翎队一一冀中水上游击队》,是他六进六出白洋淀,体察水上游击队的战斗生活而后精心构思拍摄成的o《地道战.》、《埋地雷》、《飞檐走壁》、《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是作者在战争代那特定的环境里深入生活,和广大指战员一起战斗,敏锐地捕捉典型形象的产物,是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结晶。不少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载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长期以来,石少华担负着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但他仍然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创作1964年他的新疆之行是他探索彩色摄影新道路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当时国内外许多有关彩色摄影的理论认为:彩色胶片局限性大,只能在顺光下拍摄等等。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了人们的彩色摄影创作。石少华决心闯出一条在不同光线、环境、时间、气候等条件下都能得心应手地拍出较好效果的彩色照片的路子,结果他获得了成功。他拍摄的《坎儿井》、《老贫农讲家史》、《山林之晨》、《途中小憩等天晴》等作品都突破了那些框框而成为彩色摄影佳作。在当时摄影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o
1962、1965和1985年,石少华先后在北京和广东举办个人影展,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石少华不仅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而且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从战争年代开始,他就勤奋地开垦摄影理论的处女地,撰写了大量摄影理论文章。一版再版的《摄影理论与实践》一书,就是他五十年摄影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概括。
石少华对摄影艺术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仅擅长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极深的功底。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为了集中反映石少华摄影作品的特色,我们选编出版他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六十年代新疆之行以及出访非洲的部分作品,以飨热爱摄影艺术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