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华生平
1908年,陈景华与萧佛成在曼谷创办了暹罗第一张鼓吹革命的《美南日报》(后易名为《湄南日报》),陈景华任总编辑。他激烈地鼓吹排满革命,旗帜鲜明。文笔犀利而能切中时弊,在华侨中影响日大。陈景华也因此而成为暹罗华侨中最有影响的领袖人物之一。接着,他又与萧佛成、王杏洲、陈美堂等人建立中华会馆,以团结爱国华侨,为暹罗同盟分会的成立奠定基础。
1908年11月,孙中山与胡汉民从新加坡抵达曼谷,广大侨胞聚集在中华会馆,欢迎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华暹新报》社楼上亲手创立同盟会曼谷分会,由萧佛成任会长,陈景华任书记,定《华暹新报》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陈景华并不满足于在暹罗取得的业绩,而是渴望回祖国参加到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去,恰逢连襟莫藻泉函邀其返港,任惠记洋行买办。1910年,陈景华舍弃了“报业名人”、“侨界领袖”的声望与地位,取道新加坡归国。
陈景华抵港后不能立即返国,遂在香港以惠记洋行买办身份从事地下活动,利用洋行信箱,为同盟会南方支部建立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通讯联络处,还参加营救革命党人活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同盟会会员潘达微、邓慕韩等通过原两广总督张鸣岐向清廷奏请特赦汪精卫与陈景华,让他们回广州主持政局,从而使革命党人不致以武力进攻省城。张乃奏准特赦汪、陈二人。11月上旬,陈景华得以公开返穗。在胡汉民未回省前,由蒋尊簋、陈景华、邓慕韩三人主持省务,共同署名发布广东军政府第一号通告。于是,广东全省兵不血刃而告独立。
胡汉民就任广东省都督后,对陈景华的才干与魄力十分赏识,先后委之以民政部长与警察厅长重任。
1911年11月,陈景华被任为民政部长的第一天,接连发了六个通告,要求各科区官、巡官、巡警恪慎将事,以保公安。
在他任警察厅长期间,注意整顿警察学校,培养适用之人才,精选警员,严格训练,更新武器装备,建立一支素质好、效率高的警察队伍;
陈景华将广州划编十一个警区,将各区人口登记入册,掌握可疑者动态,便于管教。
运用指纹追查罪犯,又是陈景华对广东警务的一大改革。
陈景华还侦得日本人在香港伪造广东纸币,乃亲率警员前往香港搜捕,抓获八名日人,搜出伪币五十万元,使广东金融市场不致受损。
各类案犯,多数由他亲自审讯。
经过一番整顿,广州市的治安大大好转。
1912年春,陈景华兼任省禁烟长后,采取了大规模的禁烟行动。
陈景华上任后禁止赌博,取缔娼妓活动,
在其为社会造福的各项措举中,最值得称道的,也是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创办女子教育院,由著名同盟会员徐慕兰(黄兴夫人徐宗汉之胞姐)担任院长。
1913年夏,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陈景华从容就义,时年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