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初二我特别想念爸妈
今天初二特别想念爸爸妈妈,进入我建的父母天堂纪念馆,想与爸爸妈妈聊天,重读我写的父母生平,思念的泪水情不自禁往下流,回忆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岁月,很享受!酸甜苦辣的生活都值得我细细品味,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有幸做爸爸妈妈的女儿是我的福气,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今天特别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我愿让我的朋友一起分享我的思念,我的爱! 慈父谭龙,曾用名谭延华,生于1922年6月27日,湖南攸县人。少年读私塾,好学聪慧。 16岁那年,在军工厂当总工程师的表叔回乡探亲,选中了两少年带出乡村,并为其取名为谭龙谭虎,我父亲有幸选中,因稍大此后改名为谭龙。从此离开家人,独立闯世界,之后当过法官,教师等等。在武汉江汉区当教师与妈妈同校相识相交相恋,结婚生有一女二子。 50年代初,父亲考入武汉大学学习经济,之后从事财税工作,一直在财政局工作。 1958年母亲被打成极右,当时小弟才11个月,如果承认错误可以留校,年轻的母亲坚持自己观点,被开除公职下放到沙洋农场改造。父亲与外婆承担了家庭的一切,包括带养侄儿。父亲把爱全给了母亲和我们,一人辛苦劳作默默地奉献着。 1963年因我舅舅病逝和母亲在沙洋农场突出表现,申请提前回汉获批。回汉在硚口财政局家属工厂工作,父亲继续承担家庭一切,除了洗衣做卫生由外婆操持以外。 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谋私利。记得我10多岁的一天清早父亲带着我去码头收税,那时财税没有分家,管的范围很广,父亲不会骑车都是步行,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不辞幸劳地干好每一件事。1965年评工资,父亲主动让给了困难的同事,没有想到那竟成为父亲最后一次晋升工资的机会。当别人有求帮助办事时,父亲都尽力相助,别人答谢的礼物从来不收。一次答谢父亲的人把礼物送到我家,我外婆说不出此人姓名,我父亲反复询问来人特征,过了几天带着我,终于把礼物退还回去了,此情此景早已烙在我的脑海,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并且影响着我一生做事待人。 父亲是深明大义有担当的好丈夫;是孝敬能干的好女婿;是无所不能的好爸爸。我妈妈是很有福气的女人,有爸爸的呵护,不进厨房,不管家事,60多岁还不会买菜做饭,爸爸总是按部就班地把一切安排到位。外婆的儿媳在生小孩时大出血去世,表哥一直在我家长大,我爸爸体谅外婆的难处,就当多养了一个儿子一样,这是怎样地在孝敬老人呀?是多么不易的事呀!我三岁,父亲送我上全区最好的幼儿园;读最好的小学。没有妈妈在家的几年,我们生活却不缺少爱,现在仍清楚记得爸爸给我扎辫子,给我们洗完脚,一个个抱到大方桌上坐着,等他一个个来剪手脚趾甲,每天给我们一毛钱二两粮票过早,为我们去开家长会,带我们去春游,为我们办游泳证,买口琴,在我心中爸爸就是我的偶像,是无所不能的神! 1967年爸爸到金口“五七”干校。父亲教子有方。他临走把家里的生活费交给我,让我管理,叮嘱我记好账。14岁的我很荣幸地接受任务,干得很好,记得那时连一分钱的葱都记在账上,每月父亲回家看到我一分不差的账本和剩余的钱,喜悦洋溢在脸上。我得到锻炼更自信!现在想来那段时光是多么难忘而美好呀,留下的是永远闪光的精神财富! 1970年------1972年爸爸到安陆干校。这是一段最凄苦的日子。1969年因妈妈是右派,又要举家下放到农村,我可敬的外婆只这一个女儿,也被迫随女儿下放,我正初中毕业,当时新政策15%的毕业生可以读高中,我被老师同学选为上高中生,可是我知道政治审查右派的女儿是过不了关的,只有忍疼把名额主动让出去了。我坚决要随校当知青,还想带着大弟一起,因大弟刚读初一,几经周折没有办成,最后外婆,妈妈,两弟一起下放到农村。1970年初我随校下放到阳新,爸爸随后去安陆干校。一家妻离子散分为三处,武汉房子没收没有了。面对妻离子散的局面,父亲照样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家庭生活。最令我难忘的是爸爸先到我下放的地方考察,了解白沙区离武汉最近,而且就这里有电没有及血虫,我就要求去了这里。爸爸为我准备行装,特别让我带上灯泡,我们晚上装上灯泡的欢喜情景至今让我感动! 爸爸身体一直较弱,看上去是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可他的心胸却无比强大!我们从没有听到爸爸说累,从没有听到爸爸抱怨,从没有听到爸爸说爱。可是他的爱全倾注在书信和行动上。我怎么也不会忘记爸爸在一次来信中说想要我们姐弟三的合影,我立即就赶往妈妈那里,带上两弟直奔县城,当时下着雨,我们拍的照片,弟弟们的小平头的头发还是湿漉漉的。可惜这张珍贵的照片现在遗矢了。当时那么急切地去拍照,只是想到爸爸想念我们,10多年后才听爸爸的同事说,那时你爸爸身体非常糟糕,我这才知道爸爸是怕挺不住才让我们拍合影给他的呀!我那时年轻完全没有想到爸爸的苦衷,没有想到他身体有病,没有想到他还会有挺不过去的时候,因为在我心中爸爸就是无所不能的神呀。 1973年父亲最先回武汉,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喜悦。爸爸在宝丰路税务所培养了许多小青年,日后都成为财税战线区级、市级的精英!那时的小女生早已成为市局局长。 1974年由阳新县教委向武汉落实多子身边无人政策的招生人员推荐我,当招生人员与我面谈后决定招收我,哪知武汉市招生办不批我这右派的子女,经过招生师傅阳新武汉往返多次,最后招生师傅以他们三张党票作证明,保证我是改造好的右派子女,回汉没有问题,这样我5月份紧随爸爸之后回到武汉。一个月后,我外婆病重,她老坚决要求回汉,不巧的是回汉正是周六,那时休息不办住院,只好在四医院急诊走廊等待周一住院,深夜寂静的医院走廊,只有我一人守护着外婆,周一清晨三点钟我发现静静地躺着睡觉的外婆嘴里发出微弱的吐气声, 我反复听着想着,突然意识到这是只有出气没有进气 ,我疯了般大喊医生,奔向医生办公室拳敲脚踢着门喊救命,醒来的医生抢救,打强心针等都没有见效,可怜的外婆生怕吓着外孙女就这样安详地睡去,永远不再睁眼看这世界!父亲急去农村为外婆下户口,又赶回汉办丧事,一切计划安排有条不紊,我们送别了善良精明能干的外婆,把哀伤深埋在心底。 我们哪里知道外婆是真正在黎明前倒下的呢?我才招回武汉一个月,技校生的生活费还没有发下来,我还没有来得及孝顺外婆一次,她老人家就 默默无声地和我们永别了。这是我们家最惨重的损失!永远的疼! 1977年小儿进了十五冶技校。一年后到武汉钢铁厂工作。 1978年母亲也落实政策,平反回武汉,恢复公职,任选学校继续任教。 之后的10多年我们一家生活幸福,其乐融融。武汉市干校分配我们100多平方的住房,税务局又照顾搬进局新建的宿舍,我们姐弟三先后弥补没有读书的缺失。特别大弟最幸运,他成家生子后,高瞻远瞩的父亲,每天在家备课等他下班回家为他补习功课准备考学。最后考取财税中专,他去襄樊读书一切无忧,父亲和我们全力支持,承担他家大小的一切事务,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们姐弟都先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都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1975------1992年8月父亲病退后先后由长江牙刷厂,宝丰街等单位请去工作,直到1992年8月3日突发脑溢血,因医治无效,8月13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工作,料理家庭没有来得及休息一天,就怎么匆匆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0岁。 父亲的人生格言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历览古今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怎能忘记慈父一生甘为孺子牛,含辛茹苦撑起家庭的一片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