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进明先生纪念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9358967
本馆由[ 风沙相伴]创建于2011年03月10日

永远的父爱

发布时间:2012-03-18 20:43:47      发布人: 风沙相伴

我最亲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百多天了,我恍恍惚惚地过了这么些日子,却始终不愿相信他老人家的确是已经离开我们了,好象就在昨天,他还和我们一起聊天,给我们讲述他青年时期艰苦创业、建设钢厂的故事;好象就在刚才,父亲还打过电话让我们下班去他那里吃饭。可是无论怎样,我都找不到父亲的踪影,只看见父亲挂在墙上的的遗像和整日以泪洗面的母亲,我才相信,世界没有变,只有我的父亲不在了。父亲,他陪伴了母亲一辈子,陪伴了我们几十年,这次他是真的离开我们了。我真的是再也没有父亲了!

父亲出生在鄂西一个教书先生家里,排行老六,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解放初期搞土改,家里分得几亩水田,由于当时他的两个哥哥都当兵去了部队,家里仅有年迈的父母、一个腿有残疾的小哥哥、几个嫂子和一群年幼的侄子。他只好缀学在家,用年仅十五岁稚嫩的肩膀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直到一九五八年省里招工,他才从黄土地里走进了钢厂。虽然父亲当了工人,再也不用种地了,但年幼时期在农村培养出来热爱劳动、勤奋向上的优良品德却跟随了父亲一生,如今在厂子里,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一提到他都会说:“那是个做事勤勤恳恳的好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工厂下马,工人纷纷下放回家务农。当时我爷爷已经去世,父亲也很想回家照顾年逾古稀的奶奶,但他的勤劳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领导对他映像非常好,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后来,他又服从组织安排去了当时的太和农场,白手起家在那里开荒种地直到钢厂恢复生产。白天,一身泥一身汗地摸爬滚打,晚上则露宿田间地头。久而久之,他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到了七十年代,我妈妈终于从鄂西老家迁来五七农场,父亲也从原来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改成了每周回家和我们团聚。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因此,我们家又有了七亩多的水稻田,从没种过田的我们心里很是害怕,但父亲对我们说:“只要有勤劳的双手,人就不会饿死!”从此,父亲平时在单位里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周末则拖着不太强壮的身体充当起了家里的生产队长,犁田、耙地样样自己来,农忙的时候就带领我们一家大小插秧、扯草、施肥、割谷、打场。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家虽然没有壮实的劳动力,每年却也能收回几千斤粮食,获得很好的收成。不仅如此,我们家里除农活以外的大事小情父亲也都样样上手,砌个猪圈,做副农具,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父亲,在我们眼里,父亲是天生就会的泥匠、木匠。他象一台上足发条的机器,永远都不知疲倦地劳动着。

父亲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是很好,但他是那样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在我们记忆里,过去父母两地分居,仅凭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但父亲从来没有过悲观情绪,反而总是在贫困中寻找快乐,他带领我们在山坡上开荒,种下白菜、萝卜、丝瓜等,在蔬菜都要计划供应的年代,我们没有饿着更没有冻着。在无数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吃着自家种的毛豆,用石子在地上下着棋,生活虽然清贫却也充满了快乐。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使我们的童年也像城里孩子一样充满了梦一样的色彩。近几年,父亲退休了,家里家外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工作岗位,一日三餐的饮食父亲全部包干,阳台上的花盆里种满了各种盆景和疏菜。生活在父亲的眼里总是那么美好,无论是过去生活困难时期还是现在患病卧床,父亲从来都是乐观、开朗、积极、豁达,从没说过一句悲观的话。对过去的生活父亲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常在茶余饭后给我们讲上许多,有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也有对过去老同事的想念…对未来的生活父亲同样怀有无限的憧憬,他有很多长远的计划,希望我们帮他逐一安排、实现,即使在他已经病重住进医院,他依然十分乐观开朗,与我们谈笑风生。他相信科学,相信医生高超的医术定能医好他的病,期待早一点回家侍弄阳台上那些宝贝似的花花草草,接送小孙子上学下学。也许正是这样,使得我们对父亲的病情也过于乐观,直到那天他突然辞世。

父亲用他勤劳的双手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检朴,家里使用的桌椅板凳许多是几十年前从乡下搬来的,也有一些是父亲亲手做的,年代久了,有的断了腿,父亲自己动手修修,有的松了隼,父亲用钉子钉上,每一件物品,父亲都舍不得丢掉。我们给他买的新衣服、新鞋子,出了过年过节他平时都舍不得穿,以至于常常受到我们的埋怨。弟弟穿坏了的皮鞋,他拿过来自己动手修一修、粘一粘,重新擦上油,一穿又是好几年;小孙子的童车、玩具坏了,父亲都自己修理,从不随便扔掉。父亲退休都快二十年了,我们发现在他的衣柜里,居然还有暂新的工作服。我们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妈妈不在身边,父亲又当爹又当妈照顾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穿过多少新衣服和新鞋子,大都是同乡们的孩子穿小了的,虽然很旧,但父亲总是把衣服、鞋子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他常说,衣服旧一点不要紧,但不能穿破的,要洗干净、补好,中国自古就有笑破不笑补的说法,连毛主席都穿过打补丁的衣服呢!父亲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品格在我们年幼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从小到大都不跟别人比吃、比穿、比消费,和年幼时期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父亲,他热爱我们这个家,热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早年他和妈妈分居两地,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默默地承担。那时候,父亲每月工资38元,发工资后,首先寄给妈妈十五元,剩余部分,父亲出了一个月的开销,也还要攒下一点,每年休假回家探亲的时候,他都将一年积攒下来的糖票、油票和双职工老乡送的布票拿去买年货,又给我们每个孩子准备一套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更不会忘记带上几只漂亮的小手帕,没有旅行箱,就装进一个自己钉的木箱子里带回老家。回家后,父亲每天都去地里替母亲出工,而母亲则在家里准备年货。每年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光,我家的新年也就早早到来了,妈妈的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年幼的姐妹们穿着新衣新鞋蹦蹦跳跳,跑出跑进逢人就说,“我爸爸回来了!”父亲成了一家人的期盼和念想。父亲不仅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他更是个好儿子、好女婿。每年回家探亲,他带回家的年货都是两份,一份是奶奶的,一份是外公外婆的,即使后来我奶奶去世了,母亲转到父亲身边,父亲依然时常给远在家乡的外公外婆寄钱,逢年过节还要请人捎带些物品回家,都村里没有一个人不夸他的。我家搬到农场去的那些年,每到周末,父亲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撂下行李,向邻居打听到我妈妈在哪块地里,随手拿起一把锹或者镰刀向田里奔去,直到夜幕降临后才和妈妈一起回来,紧接着我家厨房顶上就就冒起了炊烟,父亲的身影就又出现在灶台上下……父亲回家,对于母亲来说是难得的假期,对于我们来说更是难得的节日,因为那些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一定有我们爱吃的点心。村里的大妈、婶娘们都说,我母亲真是个有福气的人。

这些年,父亲和母亲都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很好,他们似乎更想念我们做儿女的,希望我们经常回家聚聚,陪他们说说话。每个星期,父亲至少要打一电话招呼我们回家吃顿饭,等我们下班到家,他已经做好整桌的饭菜等着我们,常常是这餐吃不了下餐接着吃。我们实在过意不去,就帮他洗洗碗、收拾收拾屋子,或者在他没有防备的时候回家看望两位老人,随便吃点剩饭。为这他还没少责怪我们。平日里,他和妈妈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解决,象换液化气、买米这样的体力活他们也极少打电话叫我们,他总是说我们工作都很忙,他能做的就自己慢慢来。记得前年夏天,已是三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我们为他搬来一台窗式空调机,计划在双休日为他安装,谁知没过两天父亲就踩在方凳上,用螺丝刀一点一点地在墙上掏出几个洞,塞进膨胀螺栓,将空调架安装好了,我们去时,父亲很得意地指给我看,还用手拉了拉以表示架子安得很牢固。看到那情景,我的心里有说不了出的难过和内疚,我们常常以忙为借口,把父母亲的事情一拖再拖,而父母却尽量不麻烦我们,任何事情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虽然老了,但他们并没有拖累我们,而是时时处处在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分忧。

父亲是那样疼爱我们每一个子女。他和妈妈有我们四个孩子,从小到大,他都对我们百般呵护,哪怕他自己省吃简用,也要让我们吃饱、穿暖。绝对不让我们冻着、饿着。父亲说,他最看不惯的,是有些个父亲自己穿得象模象样的,却把孩子穿得破衣烂衫、邋里邋遢的。每个周末父亲回农场,都一定要带回食堂蒸的馒头、包子,或是炸的油条、油饼,那年头,能有这样的点心吃也是我们难得的佳肴,我们姐弟像过年一样高兴,也许这正是我们期盼了一周所希望得到的。父亲生性勤劳,在家的时候,家里家外他一手操持,从洗衣做饭,到田间地头,而我们只管玩得找不着北也不用担心回家会挨母亲的揍。小时候的我们很顽皮,也很贪玩,放学后常常玩到很晚回家而惹来母亲一顿皮肉之苦,可是只要有父亲在家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父亲从来也舍不得打我们一下,还会把我们从母亲的棍棒下解救出来。他总是说:小孩不懂事,要“说服教育”。虽然说,农村家庭都希望有个儿子,最小的弟弟也是他三十七岁才得到的唯一的儿子,但他却从不娇惯,对我们几个女儿也从不轻视,相反,我还觉得在姐弟四人当中父亲最喜欢的是我。

父亲这一走,妈妈失去了生活的支柱,我们的心也掏空了一样的难受,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思念日夜陪伴着我们,而我却不敢在朋友面前流露,他们会说我像祥林嫂似的,我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提,怕引起她老人家伤心。只有在夜深人静或一个人独处时,我便在心里和父亲交谈,并且常常因为思念父亲而悄然流泪。每次去妈妈家,我都要买上几只新鲜的水果,摆放在父亲的遗像前,我爱我的父亲,过去他老人家因病不能吃水果、点心,而父亲最爱吃甜食了,我常常给他买的水果除了蕃茄就是黄瓜。现在他什么都可以吃了,我相信,摆在父亲遗像前和墓前的那些水果,父亲都吃到了。我相信他是真的解脱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一定没有了病痛,血压、血糖都不高了吧,肾脏、心脏也都没毛病了吧。他在那没有风雨没有寒冷的极乐世界里,一定生活的很好。有人说,在你生命中对你最好的那个男人,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你的那个男人,就是你的父亲,他看着你长大,了解你,心痛你,包容你。

         我们亲爱的父亲,就这样离开我们了,他把这种痛彻心扉的思念留给了母亲,留给了他的儿女,他在病榻上仅仅呆了不到两个月,父亲辛劳的一辈子,在他生病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能尽点孝心,好好侍候他,但又心疼不愿他承受太多的病痛折磨,我们的心在矛盾、痛苦中倍受煎熬…我常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活过八十、九十甚至百岁的大有人在,而父亲他,那么勤劳、那么朴实、那么善良、那么慈祥的老人,我们多么希望他老人家永远都和我们在一起啊!要这世道就是那么不公平。有时候,看到坐着轮椅或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我就禁不住羡慕起他们的儿女,即使我的父亲像他们一样,我也希望他老人家活在我们身边。父母都在,多好!有时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老年人,我会立刻起来让座,因为我相信,无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另一个世界,我的父亲都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我曾承诺父亲要带他去红安参观李先念、董必武纪念馆的,可是父亲没有给我留下这个机会,他老人家太辛苦了,他需要休息。有人常常把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人比作春蚕和蜡烛,其实在我们家里,父亲就是一条春蚕,就是一支蜡烛!

父亲走了,但父亲的血液奔流在我们的血管里;父亲的精神凝聚在我们的骨髓里;父亲勤劳、善良的美德将成为一种传家之宝;而父亲给我们的爱永远温暖着他的子子孙孙。

亲爱的父亲,您劳累了一生,您太累了,您好好休息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