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行育德 成己载物
【祭父辞】
壬寅年二月吉日,家父以七旬之寿龄驾鹤西归。孝女李红霞、李美霞谨以清酌时馐顿拜、祭致于家父灵前,叹曰:
家父于1952年9月7日(农历壬辰年七月十九)出生在寿阳县上湖乡上湖村李家,讳名果成,乳名小货,兄弟姐妹六人,排伯父大姑之后,家父自幼聪慧好学,虽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究其家境贫寒,加之“文革”动乱,无奈农校毕业,回村放羊一年,后担任小队保管及出纳,时年不满十八岁。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2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相继实现了家父的信仰梦和科班梦。
1973年家父与母亲成婚,1975年、1979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在给李家带来格外欢欣的同时,也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工分口粮之间矛盾成了家父最大的心病。家父1975年1月任上湖村第四生产队队长后,一边肩负着孝长抚幼、养家糊口的重任,一边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亲身经历了“一出勤两送饭、晚上加班干”的农业社大生产,组织群众科学种田,合理施肥的经验在全公社推广,1978年9月当时的上湖公社选拨家父担任公社农科员后,一面忙于公务,戴月披星,奔走乡村,风雨无阻,服务三农;一面劳碌家室,躬事农耕,风霜雪雨,日夜兼程,春种秋收,何其艰辛。直至花甲退休、甚至古稀七旬,家父把农林作为自己一生最爱,把创业作为自己必修之课,十几种树种、几十亩荒坡映照着家父的丰盈。
随着我们姐妹俩婚嫁礼成,相得外孙,闲暇之余,外孙绕膝承欢,可谓其乐融融,宽裕之时,遂置新宅,县城乡村,御寒避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昔日之劳心劳神,已使双亲身躯备受摧残,几年前家父虽染脑梗得以及时治疗,多感家父仁慈,承蒙苍天佑护而无大碍。古稀年迈,家父疾病突发,女儿四下求医、女婿陪护左右,最终悬壶难以救世、妙手无力回天,无奈撒手归天,留的孩儿跺足捶心。哀悼家父,毕生艰辛,养育我辈,呕心劳神,众孝顿首,奠酒香焚,号天泣血,泪洒沾巾,魂游冥府,黯然丧身,天昏地暗,百喊不闻;悼念家父,伤恸亲朋;呜呼哀哉,悲痛万分。
亲爱的家父, 如果说是病魔夺去了您的生命,倒不如说是苦难的童年和磨难的中年摧垮了您的身躯。家父齐家严谨、亮节高风,用慈爱、谦让、体谅、理解、包容的心态谱写了家和业兴的乐曲;家父大智若愚、顾全大局,用宽厚的胸怀凝结了睦邻友好的关系氛围;家父呕心沥血、亲力亲为、乐于助人,凡亲友乡邻遇事者无不施手相助,并给予诸多关怀。家父一生艰辛劳累,厚德厚望终永垂千古。亲爱的家父,您放心的走吧,我们一定把母亲照顾好,让她安度晚年。赋诗祭曰:
吾父平生世无争,勤俭持家善修身,历经千波德望在,亮节高风永垂青。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孝女孝婿 叩首敬上
公元二O二二年三月廿四日
农历壬寅年二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