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一生 辉煌的诗篇
经商,娶两房妻室,他是二房妻子的儿子。陈辉的妈妈常给儿女讲历
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在陈辉纯洁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抗战爆发后,湖南省国民党当局,把全省高中学生集中军训,合
格后发给毕业证书。18岁的陈辉,不愿受那名曰抗日,实则反共的训
练,毅然辞别了亲爱的妈妈和养育他的江南故土,跋涉千山万水,来
到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1938———1939年,我和陈辉都在延安抗大五大队和晋察冀抗大
二分校学习。他在抗大的革命熔炉里锤炼成为一块好钢。抗大毕业后,
他被分配到晋察冀通讯社当记者。1940年他自己请求到抗日斗争艰苦
的平西地区涞(水)涿(县)工作,担任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
武工队政委。1945年2月8日,陈辉遇难,倒在胜利门槛的前边。他年
仅24岁,他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许多辉煌不朽的诗篇。
1938年我俩同在延安抗大五大队学习。我和另一位同学编辑民先
队墙报,就发表过陈辉的诗。后来到了炮火连天的敌后战场,他写了
不少诗刊登在《诗建设》上。他把街头诗、诗传单写在乡村的墙上,
或由他刻写蜡纸油印出来,撒在战斗的阵地上,敌人的据点、碉堡里。
全国解放后,有关单位争相搜集出版他的诗集。现在我知道出版的诗
约万余行,17多万字。著名诗人肖三主编的《革命诗抄》选入他的诗,
作家魏巍主编的《晋察冀诗抄》选入他十几首诗,诗人田间作序出版
他的诗集《十月的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诗抄》也选入
他的《献诗———为伊甸园而歌》等。涿州市宋俊杰编写与出版的
《陈辉传记》中引用他不少诗。1981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语言学家上
尾龙介,把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译成日文,传到国外。
几十年后,我访问陈辉战斗过的涞涿地区,不少老人仍然记得他
是个“能文能武的神八路”。有些青年人会背诵他一些激人奋进的诗
句。凡是到他墓地凭吊的人,大都会默记刻在墓碑上的那首诗: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英雄洒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
陈辉的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