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及北约的丑恶嘴脸
一、战争性质
利比亚战争总体上是由西方导演、“以大欺小”的侵略战争,但也包含着反独裁争自由的成分。当然,由于西方宣传,许多人只看到利比亚战争反独裁争自由的一面,却没看到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是内战,内战的起因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的起因是经济凋敝,经济凋敝的起因是全球金融危机,而美国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美国的贪婪和不负责任,引发并加剧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包括利比亚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使利比亚原本并不突出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社会持续动荡,并在西方的挑唆鼓动下,逐渐演变为内乱。
但社会动荡的国家不止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其他国家也有游行示威,为什么唯独中东国家越闹越大、改天换地呢?这是因为中东国家或富含石油、或属战略要地,有的国家还不太“听话”,因此,通过搞乱国家、变更政权,可以进一步操控这些国家,这就是西方在中东制造内乱的原因。
实际上,利比亚反对派属于跳梁小丑,在国内并没有多少威信和根基,且各派之间互不买账、一盘散沙,原本成不了气候,但西方铁了心要把卡扎菲赶下台,因此极力帮扶这群“阿斗”,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搞代理人战争,能最大程度减少成本;二是间接操控,能巧妙隐藏战略意图,欺骗利比亚人民,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但即便西方大力支持,反对派也并非像西方期望的那样,一鼓作气打败政府军,反倒在政府军打击下几近覆没,由于情况危急,西方大国顾不得脸面和国际准则,迫不及待的从幕后走向前台,赤膊上阵,赤裸裸地发动侵略战争,从而使利比亚战争的性质由内战演变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二、战争目的
西方入侵利比亚的借口是“保护利比亚平民免受卡扎菲屠杀”,这极其荒唐,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本来就是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到处耀武扬威、滥杀无辜,有什么资格“保护”其他国家的人民?而且世界各地的屠杀多如牛毛,西方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为什么偏偏对利比亚人情有独钟?无利不起早,其实,西方侵略有多重目的。
一是掠夺石油资源,控制战略要地。利比亚位于北非,是遏制地中海的战略要地,也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七储油国,号称“非洲的石油巨人”。截至2007年1月,利比亚已探明石油储量为415亿桶,位居非洲第一,而这只是利比亚1/4国土的储油量,其余地区无异于潜在宝藏。因此,利比亚早已是西方垂涎已久的肥肉。而支持反对派除掉卡扎菲,正好能名正言顺的将利比亚收入囊中,既能获得石油资源,又能控制战略要地。
二是打击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人口达10亿之众,面积广阔,战略位置重要,又掌握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一旦团结统一,势必危害西方的霸权利益,因此,分化瓦解阿拉伯国家是西方一贯的策略,防止某个阿拉伯国家坐大、成为阿拉伯国家团结统一的核心是其重要目标。而卡扎菲不仅谋求阿拉伯国家团结统一,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美国和西方的殖民主义政策,其“殖民主义与反殖民”、“霸权主义与反霸权”、“国际体系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等政治语汇富含政治影响力,能动员千千万万个阿拉伯人投入到反西方、反控制、反殖民的斗争中,这肯定是西方不愿看到的,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是扰乱中国的战略投资部署。由于利比亚总体上与西方关系龌龊,而俄罗斯、印度等其他新兴大国又暂时不具备大规模与利比亚发展经贸关系的实力,因此,中国成为利比亚除西方外,发展经贸关系的首选和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利比亚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利比亚成为中国进军非洲的桥头堡和战略投资区,虽然西方大国在利比亚石油开采中占尽好处,但他们仍然不愿中国分一杯羹,更不能容忍中国后来居上。因此,发动侵略战争,成立他们能随意操控的傀儡政权,可以打乱中国的战略投资部署,延缓中国崛起步伐。
四是组建地中海国家联盟。利比亚战争中,法国一马当先,做了侵略战争的急先锋和带头大哥,主要原因是卡扎菲坚决反对由法国提出的组建地中海国家联盟计划,让萨科奇颜面扫地,因此,萨科奇政府早想除掉卡扎菲,一为组建联盟,二为挣回脸面,三为明年大选。
三、战争影响
一是助涨了西方动武野心。这次战争,西方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公然对他国发动侵略战争,并再次得手,这势必助涨他们“武力讨伐”的嚣张气焰,对不服管束的国家可能更倾向武力打击,且借口更加随意,世界将因此更加动荡。
二是多极化进程再遭挫折。利比亚战争说明,美国和西方依然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中、俄、印、巴等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大国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对西方难以形成有效制约,而西方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得手,不仅改变了中东格局、扩张了势力,而且也让小国认识到投靠西方才是“正确”选择,因此会有更多的中小国家选择西方,甚至心甘情愿充当打手和棋子,从而进一步壮大西方势力,再次使多极化进程遭遇挫折。
三是阿拉伯世界再受重创。除掉卡扎菲后,再没政治家重提“阿拉伯团结统一”的口号,目前阿拉伯各国互不信任、相互攻讦、各自为战、一般散沙的状态势必愈演愈烈,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将遥遥无期,其复兴基本无望。
四是中国遭受重大损失。科扎菲虽然特立独行,但总体上对中国比较友好,而战后的利比亚肯定会成立亲西方政权,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势必受损。同时,由于中国在利比亚战争中无所作为,一些饱受西方欺凌的中小国家可能因此寒心,其外交重点将转向西方,我国在非洲发展友好关系、拓展国家利益的环境将更加恶劣。
五是严重影响利比亚的和平发展。战争使利比亚大量基础设施被毁,2万多人伤亡,几十万人沦为难民,战争创伤短期内恐难以愈合,更重要的是,敌对双方的仇恨和分歧不可能随着战争结束而消失,会不会引发复仇屠杀不得而知,而且反对派各方围绕国家重建和权力分配等必有一番明争暗斗,利比亚很可能长期动荡。
四、国家利益是评判是非的根本标准
国内对利比亚战争的评判五花八门、见仁见智,但也有些人跟着西方起哄,抨击卡扎菲是“独裁者和暴君”,以此证明这场战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其实,无论西方如何狡辩、口号多么动听,其为一己私利、铲除异己的侵略本性没有改变,所谓的“独裁者、暴君”不过是他们抹黑异己的口号而已,拉登、萨达姆不都曾是美国人眼中的英雄和座上宾吗?
有些人讨厌卡扎菲,但卡扎菲不曾伤害中国:他没有支持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没有对中国实施高科技禁运,没有压迫人民币升值,没有打压、抹黑中国,没有向中国出售转基因粮食,更没有耀武扬威的把军舰开到我们的家门口。因此,我们可以痛恨独裁者、暴君,但我们没必要、没理由痛恨卡扎菲,更不能因此承认这场战争的合法性。
一些国人,一边吃着美国出口到中国,想让我们断子绝孙的转基因粮食,一边替美国人说话,真让人匪夷所思。就在前几天,骆家辉轻车简从来趟北京、拜登吃顿炸酱面,让这些人欣喜不已,居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实际上,骆家辉、拜登的形象再光辉、再完美,也是美国官员,代表美国利益,该对中国出手时,他们绝不会因为我们某些人的喜欢和崇拜而手下留情。
因此,中国的国家利益才是我们评判是非的根本标准。无论是评价战争还是国外政要,如果没有一颗中国心,我们必将偏离方向,为各种杂音所惑。(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