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923994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11日

经济学教授辛文去世 曾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

发布时间:2011-07-11 10:41:59      发布人: 黑白双煞

  他是四川经济绕不开的“改革派”,川商的永远支持者

  在机遇和挑战两者之间比较,挑战带来的成果往往相对要大一些,因为人在压力之下会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辛文在四川经济界中,一贯以“改革派”著称

  谈起四川经济,怎么也绕不开辛文。

  在上世纪80年代,辛文与刘茂才、林凌等人同为四川经济界泰斗级的人物。在这之中,辛文以“改革派”著称,他曾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

  虽然年岁已高,但是辛文仍然活跃于四川经济的舞台上,是我省多项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无论是成渝经济区概念的提出,还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参与制定,辛文一直对四川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旗帜鲜明]

  “老成都”是绝对“改革派”

  虽然来自山西,辛文却一直以“老成都”自居。做为旗帜鲜明的“改革派”,他曾说:“改革开放解放了成都,也解放了成都人。”

  辛文说,成都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快,关键在于拥有开放的心态,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那就只能是闭门造车。在机遇和挑战两者之间比较,挑战带来的成果往往相对要大一些,因为人在压力之下会激发出更大的潜能。改革开放就是在面临巨大挑战时人们抓住的一个机遇,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我以一个经济工作者的身份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

  [成渝构想]

  最早提出成渝一体化

  在2005年左右,辛文最早提出了成渝一体化的构想。

  在他眼中,成渝两地已有太多的相似性。而今后,成渝经济区要搞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需要依靠成渝两地自己协商,“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协商才能最好地了解双方需求,将成渝两地的需求考虑周全。”他建议成渝两地政府可以通过协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集合双方优势,将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此外,辛文还就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新兴产业,更好地调动各类资本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民营资本的利用率。

  [劳尽心力]

  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

  对于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最终出台,年岁已高的辛文可谓是劳尽心力。

  作为“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一员,辛文表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首先要做好定位,转变发展方式。但所谓转变发展方式并不是把过去的完全推倒,而是一种经验教训的总结,为的是要提高发展水平。

  辛文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与四川的经济总量相比,四川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100多亿,而有些相邻省份虽然经济总量不如四川,但地方财政收入却多出两三百亿。”他认为从这个比例的差别,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四川生产效率不高的现实。

  对此,辛文希望看到,四川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能用技术改进手段,来提高产量和扩大规模。

  [资深评委]

  川商永远的支持者

  在今年4月四川日报(微博)报业集团推出的大型年度评选活动——“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担任了10界评委的辛老再次出席,他代表评委会发言时说道:“我认为,四川的企业与企业家并不比沿海差。”其实,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辛文总会声音坚定地做出鼓励。“当前,四川发展正处在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四川企业和企业家将大有可为。一方面,企业家们从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寻求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加开放的氛围。这样,四川一定能涌现出更多的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

  朋友眼中的辛文>>>

  一本四川经济大百科全书永远合上了

  “辛苦辛劳辛勤为民尽瘁,文风文采文言永留人间。”在电话那头,四川省社科院前院长刘茂才声音颤抖地念出了这幅他为辛文所写的挽联。这两位老人是1983年相识的,在学术交流之中,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知之深切的刘茂才认为,辛文是四川经济的大百科全书,也是永远敢讲真话的人。

  小学毕业的财大教授

  “1983年搞‘七五规划’时,我就认识了他。”刘茂才回忆道:“后来我去了省社科院,而他也成了省社科院的特邀研究员。”

  在刘茂才的印象中,辛文首先是个“好学”的人。他说:“辛文本来是小学毕业,能够在文革前成为西南财大教授,全靠刻苦自学。而能够成为四川经济界响当当的人物,更加离不开刻苦自学。所以说十分不容易。”而随着年岁已高,辛文仍然每天坚持上班、学习、读报、看书,一刻也不耽误。

  他有多爱学习?刘茂才举了个例:“很多时候我的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我自己都没看到,但是辛文就能发现,还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做成剪报。后来我整理文件,还得从他那儿拿剪报收集资料,这种精神其实很难得。”

  为讲真话拒百万年薪

  最让刘茂才佩服的是,辛文这辈子都是位敢讲真话的人。“作为业界泰斗,川内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想邀请辛老做独立董事,那可是上百万元的年薪就在他面前。”刘茂才继续回忆:“但是在金钱面前,辛文却严辞拒绝。我问他为啥,他总是说,怕收了钱就不敢说真话了。”

  其实,辛文晚年的经济收入并不富裕,小儿子去年去世,孙子在国外读书。“他要负担起照顾孙儿的责任,省吃俭用并不容易,可他这辈子都想做一个敢说真话的人。”说到这里时,刘茂才有些语露哽咽。

  记者眼中的辛文>>>

  延迟了20年退休的“智囊”

  最后一次见到辛老是在4月下旬,那时的他容光焕发——当时有消息称国务院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当天,辛老这位为四川发展谋划了一生的“智囊”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万千,“这是圆梦了,好多年的心血。”

  年届80岁的辛老当天一改媒体面前低调的风格,破天荒地聊了很多,直到午饭时间仍有些不尽兴。又转身走向身后的书柜里,拿出一本白色封皮的书,封面上印着《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报告》,还用手在封面用力地抚了几下,才翻开,“当时写这本书集结了众多成渝地区学者,不过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目录上赫然印着李国勇(现任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杨继瑞(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等知名专家学者的名字,“为了这本书,我们两地的学者忙乎了好一阵子。”他喃喃自语道,似乎是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

  记得我曾和辛老谈起过,为何80岁了还要上班。辛老的回答很简单,“也打过退休申请,想回家陪陪家人,但政府说还用得上我,所以回家颐养天年的计划就一下子延迟了20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