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5202004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4月13日

刘明灯家败之谜

发布时间:2012-04-13 21:19:49      发布人: 爱无止境
 巨额财产从何而来?
    清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岁十二月初三日戌时,一个婴儿出生在今永定区后坪镇新木岗村刘家山边。此时,其父刘起楚梦见他家里的大枫香树竞然开花如灯笼,家里也是千炬满堂,便给刚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刘明灯。刘明灯长大后,果然“幼负奇气”、 “臂力过人”,天天练习骑马射箭,一口气跑上约2公里外的道子岗上,终练得百步穿杨之功。十七岁,补为武生。咸丰丁已年(1857),中了武举。祖父是刘明灯的厨师、现住在刘家老屋场的八十六岁陈老伯伯说,刘明灯中武举,属于运气好。在考场上考的是跑马射箭,在他前面的一个考生,连连放空。轮到刘明灯上考场,只见他跃上马背,连头都不回,连放三箭,箭箭中的。考官称奇,遂录刘明灯为武举。
    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抵达湖北来凤及湖南龙山茨岩塘一带,企图东趋常德。曾国藩、左宗棠大力招募乡勇,作为武举的刘明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便投奔到曾国藩、左宗棠部下。这年四月十七日,皇帝同意了曾国藩奏折“武举刘明灯,着以千总归湖南遇缺即补,并赏加守备衔”。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入江西围攻太平军时,刘明灯因打败侍王李世贤部,被皇上“赏赐花翎”。
    同治元年(1862),刘明灯随楚军赴浙江,与太平军战于衢州等县,升参将统新左三营。攻占金华后,升为副将。同治三年,又升为福建省福宁镇总兵,加提督衔,赏赐“斐凌阿巴图鲁”名号。同治五年十月初五日,左宗棠根据台湾局势,向皇帝上奏了“调补台湾镇总兵折”。在左宗棠的眼中,“福宁镇总兵,斐凌阿巴图鲁刘明灯,由湖南武举随臣讨贼,积功?擢今职。其人谋勇兼资,廉干而善拊循,朴质而通方略,可望成一名将。”此时的台湾,兵事废驰,有册无兵,战船无一存者,而维修费不减,武官怕死,文官贪财,民好械斗。刘明灯镇守台湾后,整章建制,移修船费以制船巡洋,募练水兵,革除索拿卡要之陋规,剿除匪盗。一时台境土匪敛迹,兵事吏事有所改进。
    “刘明灯坐台湾,一天一斗二升瓜子金”之传说,在永定区家喻户晓。有人说他卸职回家,从澧水河拉来三船瓜子金。有人说是九船,被追赶的人截走七船。运回后兄弟分家时,用称柴的大秤分银子,有三箱银子刘明灯没有拿出。还说其妻舒氏是台湾人,见家中堆满了银子,走路也得绕着走,夜晚在床上对刘明灯说:“啊呀,这么多银子,我是不是在做梦?”
    据说,刘明灯的父亲刘起楚也知道这些金银来路不明,怕受连累,与老婆在崇山脚下修了几间小屋,从刘家大院搬了出来,对家丁说:  “以后有吉祥事就告诉我,不吉祥的事莫给我讲。”
    刘明灯的巨额金银究竟从何而得?据1995年版《大庸县志》载,乃是“军中截获和吃空缺”得来。 “截获”谁的?民间传说是海盗的,刘明灯“开缺”后回永定招兵带回来,命海盗押运,有些老人还见过押运的海盗。另说是海盗为了不受“总兵”追捕,以巨金贿赂,并负责这些财宝押运到刘明灯之家。而“吃空缺”,据《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187载:“台湾积弊,兵制则班戍之期已废,有册无兵,战船无一存者,而修费不减”,“武营虚冒侵欺藉口之定例,非文官所能禁革”(见《台湾通志》第699面)。于是总兵吃缺,历届沿袭。所以,有人说,刘明灯的巨额财宝,多为不义之财,绝非全为俸禄。
    刘明灯一天收“一斗二升瓜子金”,有人说是不义之财,有人说“是他的官税,光明正大得的”。究竟孰是孰非,难以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明灯回到家乡以后,便广置田产、广建庄园、阔修陵墓,极尽豪华。相传,他以高价买了大量田土,从木讷里走到永定城区的十几里地,可以不踩别家的田埂。其次是买街面。他将十字街西侧直到南门城墙的街面全部买下来。其子刘霞轩秉承父志,大兴土木,在今张家界市中医院东侧,修起了豪华的封火墙祠堂,门额上大书“刘公祠’’三字。祠后修了大仓库,门额上高书  “崇禧储所”四字。南门城墙西北侧,修了两块石板晒谷坪,每坪可同时晒谷200多石,晒好后就近入库储存。刘家花费重金,修建了刘氏墓园。此外,刘家还大办公益事业,出资修仙人溪渠道和仙人溪桥、设义渡,还捐给嵩梁书院六百石谷田租作膏火费。大概是军中起了没文化的亏吧,刘明灯又仿文渊阁之势,修了一个崇禧阁藏书楼。据生于民国元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6期的刘氏后裔刘大年老人说,仅缮写书目,当时请了两个读书人专门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写完。藏书多少?不言而喻。
    败家犹如大浪淘沙
    攒家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淘沙。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刘明灯大屋和祠堂,百余年之后竟只留下废墟一片。到底是谁败了这个家呢?
    民国元年(1911),刘明灯的五子刘明燧仗势收取别人烟苗税,而自己不交税。永定知县栗威偏不信邪,带一帮人上门索取。刘明燧命家丁持枪开火,打死几名随从。栗知县当即命随从开枪还击,打死刘明燧之长子和嫡孙及数名家丁。次年5月,刘明燧赴省告状,不敢走大路,绕道湖北黄石,在芭茅洲被一帮哥老会、青红帮杀害。刘明燧死了,叱咤风云的刘氏家族开始衰落。
    有人说,刘家子孙仗着家大业大,得罪了“红线客”(当地人对土匪的称呼),所以经常要应付打发这些人。一位民国年间在刘家山边大屋里驻扎过的军人说,我目睹那些“红线客”坐着吃、睡着消,没有柴烧了,就用锯子锯柱头当柴烧。这样坐吃山空,再大的家又能吃好久呢?
    也有人说,刘家有几个后人不务正业,嫖娼赌博,成了败家子。据说,有个刘老必,一个晚上输掉一庄田(四十亩)。日后,刘家田产便逐渐变换主人。
    民间最多的说法是,刘明灯的大屋,是罗司令引来别人放一把火烧的。这个罗司令是谁, 为什么要引别人烧刘家大屋?1885年7月的一天,刘明灯在花园里散步,不一会儿,罗府有人提只鸡公前来报喜,说是嫁到罗府的大小姐喜得贵子。此人就是刘明灯的大外孙罗赞侯。罗赞侯天资聪颖,1906年考中秀才,1907年赴日本留学,参加了孙中山的民义社,后回国之后,遇上袁世凯称帝,在大庸积极响应蔡锷护国号令,成立了湖西护国独立军,自任司令,司令部就设在刘家大屋里。据大庸县党史办编写的《天门怒潮》一书记载:1916年3月,罗赞侯率部攻打永顺,后得知驻防沅陵的北军武字营,正从四都坪向大庸进发。罗赞侯在武字营必经之地沅陵垭、三十六?、岩板溪两面山上设伏,当北兵进入埋伏圈时,伏兵一齐开火,北兵惨败。北兵败居县城之后,得到大部队增援,一气之下,北兵的武字营跑到刘家山边,一把火烧了罗赞侯司令部所在地的刘家大屋。这种说法,有鼻有眼,仿佛罗赞侯就是为烧刘家大屋败刘家产业而生的。
    可是,世居当地的许多老人说,从未听说过火烧刘明灯大屋之事。再说,紧邻大屋的那株刘明灯从台湾运回来的松树,现在依然茂盛,毫无火烧的痕迹。
    原因可能有多种,结局只有一个,刘家大业,确确实实就这么败了。
    搁笔凝思,忽然想到《桃花扇》老艺人的放声悲歌,“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盖高楼时需要很多人出力,而使楼塌,也许一个人就够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