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记忆
父亲的记忆
7月19日是父亲病逝十年的日子.十年里父亲经常走入我的梦中.我对父亲的记忆却始终只有一些片断。
我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 外公外婆家在湖北武穴, 父亲在武汉工作, 58年随单位迁到了长沙, 童年的我对父亲 没有任何记忆. 10岁时我到了长沙, 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严格的说是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因为父亲从事的是氺电工程 勘探工作,,长年在野外作业 ,一年也就回家一.二次.。少年的我对父亲的记忆是; 父亲长得高大英俊, 不爱说话,在家 的日子一般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书 ,画图, 即便我们姐妹在外屋闹翻了天, 他也不会出来。
17岁我从长沙招工到了娄底, 离开了父母, 开始了独立生活. 自我参加工作后,父亲每月都会给我写一封信, 信的 内容无非是要注意身体, 好好工作, 多看书, 多学习, 不要把时间花在做无聊的事情上面. 尽管只有一些公文式的话 语, 但让我感到父亲其实是很爱自已的子女, 很关心自己的子女的. 只是他不善言辞。
文革后,父亲回到了机关 ,不再长驻野外队了. 我每次回家探亲都能见到父亲了. 由于从小没有养成与父亲交谈 的习惯, 我没有主动与父亲交谈过. 问过姐姐妹妹们, 她们和我一样, 很少与父亲交流. 父亲仍然不爱说话 , .当我们姐 妹与母亲一起聊天时,,父亲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听,,时不时地笑一笑,,很少插话。
父亲多才多艺、,吹得一手好口琴、,弹得一手好古琴、,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家里的床,、桌子、,柜子都是父亲自已做的,, 特别是那张八仙桌,,全部是用一根根的木条拼接起来的,,没有用一颗钉子,,这样的工艺现在市面上也很难找到。.父亲还喜欢做根雕,、写古体诗词.,我想他应该不会寂寞,,不需要我们去找他说话。.直到我的儿子出生后,我才知道,其实父亲 也是寂寞的,,也需要表达、,需要交流。.记得每次我带儿子回家,,父亲都异常高兴,,他会来抱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慢慢长 大了,,可以交流了,,每次带回家,,父亲只要有空就会带他玩,,带他睡,,祖孙倆关着房门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我很 感谢我的儿子弥补了我在这方面对父亲的愧疚。
父亲的身体很健康。,1.83米的身高,,挺拔的身躯,,一点也没有其他老年人的龙钟之态.。他上楼梯一般是一步跨两梯,,和他一起走路要小跑才跟得上。,他练气功,几米远能感受到他发出的气息。.作为地质勘探专家,,七十岁时由于我母 亲身体不好,,他才退休回到了家中。.2001年他却病倒了,,得的是血液病。
父亲每月都需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化疗。.那一年我儿子考上了大学,,我也从企业内退了,,便承担了照顾父亲的责任.。父亲每次住院我都会回家到医院去陪护,,一直到2003年7月19日父亲病逝.。照顾父亲的两年,,是我与父亲最亲近的两 年,, 这两年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父亲幼年丧母,,13岁时逃壮丁一个人跑到武汉,,过了几年流浪打短工的悲惨生活。,47年进了美国人办的水利勘 探机构。.{即解放后被接收改编的水利部中南勘测设计院} .父亲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都是在解放后的夜校学的. 童年的不幸也许是造成父亲一生少言语、,勤学习的原因吧? 父亲一辈子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却在工作上有了建树。.
父亲从来不愿意麻烦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所以他在家里几乎是个万能的修理工,.不管什么坏了,,他都自已 动手修好。.父亲重病住院一直到最后的日子,,除了要我们照顾好母亲外,,没有向子女提出过任何要求.。个人的大小事、 他都要自己做。,已经没有力气行走了,,大小便也要用轮椅推他到卫生间去解决。
幼年丧母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痛。,以致在他弥留之际一遍遍的啍唱"小白菜、,地里黄". 从小失去母爱的父亲却把 他的爱默默地奉献给他的亲人,,以及他认为需要帮助的人。.记得我的母亲生病后,,父亲每天按时将水和药送到母亲的 手上,,他自己身患重病后也没有间断过。.每到冬天,睡觉之前,,父亲都会烧开水灌好热水袋放进母亲的被祳里。,我在家 里照顾他的那段日子,,他也每天帮我灌好热水袋放进被祳里,。就像是在做着每天的日常工作,没有任何的言语,,让我们 习以为常,忘记了感动.。
父亲不会主动的去对任何人说上一句好听的话,。总是默默的关注着身边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陪父 亲住院治疗,,只要看到有从农村来的病人,,父亲都会叫我把带给他的水果、,奶粉之类的营养品送过去。,甚至不需要听到 一声谢谢.。单位领导评价父亲说 "一贯与人为善、,做了一辈子的好事,,难能可贵。."是没有水份的。
亲近了父亲,,我才想着要走进父亲的世界,,了解父亲的需求,,多陪父亲说说话、,聊聊家常.。可是父亲却没有给我更 多的时间。.他离我而去,,只给我留下了这些记忆的片断。.
每当想起父亲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心痛.。父亲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2013年7月18日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