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38年前中国海军的一次雄起---西沙保卫战
最近,南海周边一些小国在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蠢蠢欲动,多次挑起与中国的摩擦。南海历来不是一个安静的海域,中国早在38年前就曾与越南爆发过“西沙海战”。
1974年1月,农历虎年来临前夕,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中国海军与越南共和国(南越)海军爆发“西沙海战”;这次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海军进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规模虽然不大,但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势态却影响深远,堪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告终,从此中国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这次战斗,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击毙53人,打伤16人,俘49人,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
中国在此次海战中四艘舰艇受伤,67人负伤,18人牺牲,战后被安葬在琛航岛的最高处。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200多海里处,西临越南,东靠菲律宾,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航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海战 背景
位于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共和国(南越)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越南共和国(南越)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捕鱼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
战前 态势
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以后,法国的势力被逐出,被其占据的珊瑚岛又落入南越政府之手。到1973年为止,南越军队侵占了的中国南沙、西沙群岛的岛屿达6个之多。1973年1月,美国根据巴黎协定从越南撤军。撤退以前将包括10余艘舰艇等装备移交给了越南共和国(南越)政府,这让南越海军实力陡然暴涨,由于当年越南本土陆上局势相对稳定,南越有精力发动对华侵略。
当时中国国内还处于文革中,政局混乱,国内正在进行“批当代大儒”运动,1969年珍宝岛战后紧张的中苏边境全线对峙,牵制了中国主要兵力。南海舰队主要护卫舰严重失修无一可用,只有扫雷舰、猎潜艇等轻型舰艇可以出动,造成南越海军实力超过中国狂妄自信,敢于挑衅冒险入侵。
军力 对比
中方一共六艘舰艇参战:猎潜艇2艘,扫雷艇2艘,高速护卫艇2艘,其中先开战的是前4艘。
281编队当时从700海里外的汕头派到南海榆林基地。281猎潜艇的装备,和南越军舰的装备有多大区别?南越是4条军舰,都是美国造,总排水量吨位计8395吨,而中方6艘艇总吨位只有2000多吨:271编队,两条艇加起来600吨;281编队两条艇加起来800吨;389编队两条艇加起来1200吨,都是中国自己建造的。南越每条驱逐舰都是1000吨以上。只有10号是护航炮舰,小一点,满载排水量945吨。
炮火装备也没法和南越军舰比。281艇主炮是两门双管57毫米炮,两门副炮、几挺机枪,火箭筒5管。271也是猎潜艇,就更小了,它的主炮是单管57炮。389、396的装备稍微大一点,主炮是85毫米炮,但速度太慢。
当时,在榆林基地,这是最好的了。东海舰队还有比南海舰队好一点的装备,主要问题是年久失修。
南越全是美式装备,军火大,主炮是127毫米口径,是远程炮,能打十多海里;副炮是40炮。这些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美式装备,各舰配有二座主炮。“李常杰”号在南越很有名,曾在海战中击沉14艘北越的军舰。
战斗 经过
出击
面对南越当局的侵略行径,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入侵之南越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猎潜艇271、274号组成编队,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于1月17日驶往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保护中国渔轮安全生产。18日,扫雷舰389、396号也驰援永乐海域,加入巡逻编队;猎潜艇281、282号部署于宣德群岛之永兴岛,准备随时支援巡逻编队作战。
战斗
19日晨,南越海军10、16号舰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巡逻舰艇接近;4、5号舰由金银岛以南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对峙,形成分割南越舰艇的态势。7时40分和49分,南越4、5号舰先后以40余人,强登琛航、广金两岛,当即被中国守岛民兵在海军舰艇编队支援下击退。10时22分,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近战歼敌,集中火力猛烈还击。与此同时,增援的281、282号艇由永兴岛向永乐战区急进,于12时12分加入战斗。经4个多小时激战,南越护航炮舰10号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
歼敌
19日海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遵照上级指示,为输送、掩护陆军分队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并准备打击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舰艇,迅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20日8时以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9时35分,步兵分队由海军舰艇和渔轮输送并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至13时45分收复三岛,全歼入侵的南越军队。
战斗 细节
南越“打响第一枪”
据当时南越“陈庆瑜”号的舰长武友山(音译)多年后在美国回忆,由于兵力占据优势,南越海军想采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结束战斗。武友山还确认,是南越海军“打响了第一枪”。
事实的确如此。当时南越海军发现中国只有4条小艇,立即兵分两路占据有利的外线,展开战斗队形。
据当时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译电员李兆新后来撰文回忆,1974年1月19日5时47分,“陈平重”号率领“陈庆瑜”号由金银岛、羚羊礁以南的外海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接着“怒涛”号和“李常杰”号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舰艇接近。
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立即命令:396、389两艘扫雷舰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敌“李常杰”号和“怒涛”号舰;271、274艇编队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
清晨,数十名南越军人在广金岛抢滩登陆,向岛上中国军民开枪射击。守岛中国军民奋起还击,迫使他们撤回舰上。岛上登陆失败后,“舰坚炮大”的南越海军,便转而进攻中国舰艇。
中方击沉“怒涛”号
10时23分,“陈平重”号高速冲向中国274号猎潜艇。何文锷接到南越指挥部命令,率先对274号舰艇驾驶台开炮,中国舰艇开炮还击。海战正式开始。
这场海战基本上是2对2。中国的271、274艇分别攻击“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396、389舰则攻击“李常杰”号和“怒涛”号。面对这种架势,南越军舰试图拉开距离,以发挥其远程火炮的威力。但中国海军舰艇紧紧咬住敌舰不放,开足马力,穷追不舍。
中国军舰上射速极快的小口径火炮一阵齐射。据李兆新回忆,一等功荣立者、274艇装填手李如意战后在南海舰队司令部介绍,战斗中他一口气连续装填了180发炮弹,超过了平时训练的最高纪录,双手磨烂了都不知道,后来发现他装填的许多弹壳上都有血迹。
战斗中,271艇利用敌“陈庆瑜”舰的火力死角进行了集中攻击,造成敌舰通讯中断,军旗落入海中,迫使其拖着浓烟逃逸;396、389号军舰则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近射,“李常杰”号甲板上多处起火。
此时,“怒涛”号趁机向我389舰偷袭。紧急时刻,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向“怒涛”号右舷一阵急射,敌舰中弹起火。11时49分,中国海军猎潜艇第74大队(有281和282号两艘,18日抵达西沙群岛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附近待命)火速赶来,进入战场。
南越舰队以为是大部队,12时,他们仓皇掉头撤离。“怒涛”号本身航速慢,加上受创,无法跟上逃离的同伴。12时12分,第74大队接到了攻击命令,281艇全速上前,向“怒涛”号猛烈射击,于14时52分将其击沉。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第二天,也就是1月20日,9时35分,中国军队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战。失去海军支援的岛上南越军队,实际上已成为瓮中之鳖。经过约4个小时的战斗,五星红旗就再次插在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上。
战事结束后,南越一度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向驶向西沙群岛,又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参战,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
对此,中国的中央军委和海军批准张元培司令的请求,“调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以往,由于台海关系紧张,中国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都需绕道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而这一次在毛泽东“直接通过台湾海峡”的要求下,三艘导弹护卫舰有惊无险地通过海峡。
南越当局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于是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海战结束。
胜因 揭秘
截获情报赢得先机
这场战斗,中越双方军力对比较为悬殊,但中国却取得完胜。何以出现这样的结果?
从中国方面的回忆材料看,中国从上到下都有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李兆新在《回顾西沙自卫反击战》一文中有个细节,说到1974年1月18日晚9时许,“勤务团截获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后的情况:15日13时20分,南越军舰炮击我竖在甘泉岛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猖獗至极。
这一情报非常紧急,我们立即向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司令部作了报告。很快,张司令、段政委等舰队首长、司政后主要负责同志都来到指挥厅,研究部署紧急作战方案。张司令立即下达命令:调榆林基地271、274两艘猎潜艇火速去西沙海域执行任务!
有关电报很快传到党中央,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既要寸土必争,又要后发制人。中央还决定,由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副主席牵头,组成了由叶剑英、邓小平负责的“领导小组”,到总参作战部指挥西沙海战。
邓小平当时刚刚复出,1月5日才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这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职七年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邓小平第一句话就说,先把情况汇报一下。然后说,要首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作战参谋复诵一遍,他改动了几个字和个别标点,问其他官员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邓小平下发作战指令,一份份电报就这样发往广州军区。
18烈士长眠
西沙琛航岛
西沙海战中,中国共有18人牺牲,战后他们被安葬在西沙琛航岛的最高处:
冯松柏周锡通曾端阳
王成芳姜广有王再雄
林汉超文金云黄有春
李开支郭顺福郭玉东
杨松林罗华胜周友芳
曾明贵何德金石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