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澜沧江和怒江两座悬索桥,保证滇缅公路畅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徐以枋奉命赶往云南昆明协助该省于一年内抢建修通滇缅公路,于除夕赶抵昆明。当时要赶建的是从下关到畹町长548公里的一段,关键是及时抢建通澜沧江和怒江上的两座悬索桥。徐以枋毅然接受省方委托,为这两座大桥的赶建担任技术指导。根据澜沧江功果附近沿岸路线、地形,不适宜马上建造正式桥,他从现实条件出发,先建临时桥,争取早日通车,以后再另选正式路线和桥址建造正式桥。临时功果桥采用跨度为90米、宽3米能通7.5吨货车,用石砌桥塔构成的索桥。对怒江上原有能通行人和骡马的惠通桥决定利用钢架桥塔,浇成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上部结构和钢索锚碇全部换新,改建成一座桥面净宽4米,维持原跨径约84米,能通10吨重载重货车,有加劲木桁构的悬索桥。
在此期间,徐以枋亲赴缅甸仰光采办材料和加工构件,在仰光完成两座桥的设计图纸后,徐以枋即赶回功果桥工地,经过100天的奋斗,功果桥在1938年6月5日建成通车。随即,他又和郭增望转移至怒江边指导惠通桥施工,于1938年初冬.抢修通年,1939年1月,全桥建成,确保了滇缅公路在一年内如期抢通。
1938年仲冬,美国大使奉罗斯福总统的命令,取道滇缅公路回国,实地了解修建情况,并从惠通桥乘车顺利通过,拍照取证,回国汇报后,对此工程十分赞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