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留下的精神遗产
研读《一生守候》,你会发现:马季实在是一个单纯、耿直、正派而又诚实的人。比如印在封面上的他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我太喜欢相声了,但是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这话乍看很尖刻,听起来很刺耳,曾经让许多同行不舒服、不痛快,也很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人们由于不了解他说这话的背景和本意,对他产生很孤傲、很清高甚至很不厚道的感觉。但如果真正了解马季,特别是仔细拜读他的这部遗著,就会发现恰恰相反,他实际上是一个真诚、善良、谦逊和宽厚的人。他针对相声队伍里长期存在的一些陋习所表达的这种痛切之语,从反面映衬出的是他对于相声艺术的痴迷和虔诚。如果说,他对自己同行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和不争现象有所不满的话,那也好比鲁迅对于自己同胞劣根性的针砭。内心的潜台词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者换句话说:“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而结合马季在书中所表达的对于曾经扶持、帮助和教导过他的领导、老师、艺友和合作者的深切感戴——比如对老师和领导包括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郭全宝、王决、徐曙、陶钝、柳萌、白凤鸣等引领他走向成功的人与事的追怀与感激,对艺友及合作者如与于世猷、唐杰忠、于舟、王兆元、王金宝、杨善智等等交往的描述与鸣谢,都可看出,马季是一个爱憎分明、心底无私的人;是一个为了相声艺术可以更好地发展,不怕被人误解,愿意挺身而出、敢于讲出真话的人;是一个具有真正艺术家情怀的性情中人。从而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他绝不世故圆滑,而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
细读《一生守候》,不难从字里行间品味出:马季真正成功的秘诀,首先是热爱,对相声包括整个曲艺的热爱。去世前3天,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成立20周年题词,写的是“我爱曲艺”。对照他书中所写的许多内容,这幅题词可谓他一生心迹的自我宣示,也是他对曲艺研究的别样启示和热切期望,更是他自身所以成为相声艺术一代大家的自我总结和写照。正应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哲语“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告诉同行:只有把相声作为事业、作为艺术去对待和经营,而不是仅仅当作谋取名利的“敲门砖”,才会有所成功。
马季将艺术自传题为《一生守候》,也是大有深意的。他一生不仅创作和表演了数百段包括《找舅舅》、《打电话》、《登山英雄赞》、《友谊颂》、《多层饭店》、《五官争功》、《一个推销员》(《宇宙牌香烟》)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风格各异、堪称精品的相声节目,而且通过创作和表演“歌颂型相声”,拓宽了相声艺术的题材范围,扩大了相声艺术的表现空间。同时,发现并培养出诸如姜昆、冯巩、赵炎、王谦祥、刘伟、韩兰成等一大批优秀的相声人才,还通过他的艺术影响力,将相声艺术传播到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爱好者之中。此外,他善于思考,关注理论,著有《相声艺术漫谈》等著作,总结和普及相声艺术知识。马季在创作、表演、教学、传播乃至研究等领域均有所建树,完成了自身作为一代相声大家的全方位塑造。可以肯定地说,马季借着撰写艺术自传,通过回顾和总结他的人生履历和艺术追求,意在昭告读者尤其是同行:除了真诚和热爱,坚守是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
当然,真诚、热爱和坚守,只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最为基本的品质。可读过《一生守候》,你会感到:看似简单又最为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为深刻和不易做到的。其所蕴含的思想启迪,因而也是非常丰富的,值得广大读者特别是当今的相声从业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