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书记”:不帮亲人、不要车补、出差还自己刷卡
1958年,陈超英在北京出生。儿时的她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四合院里拥有着至今无法忘怀的童年。1969年,年幼的陈超英和哥哥成为第一批下乡人员。
从大城市来到乡村,陈超英依然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1978年11月,她迈向工作岗位。在背井离乡的前提下,她凭实力考入了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成为了一名修理工。一年之后,陈超英良好的表现使得她脱颖而出转为干部,当上了中建五局第一批脱产的团支部书记。
身为北京人的她只身一人在湖南长沙奋斗打拼,她从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姐”。
2003年以来,陈超英曾与三届班子成员共事。三届班子成员留下的共同印象是:她讲话办事不捎带个人感情、不夹带一己私利。她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义,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在班子中,她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
她长期主管组织人事、协管人力资源,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几个侄儿大学毕业到外地打工,但她没有给任何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曾经数次婉言拒绝了老同学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2004年,陈超英负责公司办公楼翻修改造。她每天守在现场监督、检查,每拆一堵墙、每装一层楼的通道幕墙,她都要与工人们通宵达旦,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承包工程的负责人说起她直摇头:“这个年代像陈书记为公家负责的人真少见。”办公楼改造后经审计,造价比预算降低了12%。
陈超英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出差或办公事刷自己的卡,用了多少钱,自己也记不清,经常是被银行提醒才知道。局办公室副主任张金玉说,有一次她和陈超英在外地开会,为了省钱的陈超英,竟然一个人住在68元一晚的小旅馆里。
按公司的用车补贴制度,她可以得到补贴,但她完全谢绝了――三年的车贴高达126000元,可是她一分钱也没有拿走,被同事们戏称为“傻书记”、“笨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