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航线到底是谁的?
河南航空公司企业名称登记被工商部门撤销,航线所属还是个谜
27日晚上,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对外通报,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撤销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企业名称登记。恢复其原有企业名称,即鲲鹏航空有限公司。
而在此之前河南省政府宣称,河南航空公司是由深圳航空公司进行控股的,深航占了51%的股份,其余49%的股份属于两家境外公司,河南政府没有股份也没有参与任何管理。为何在调查空难原因的特殊时刻,突然作出这一决定?
伊春空难发生后,伊春市政府派出大量警察在医院严防死守,阻止记者接近伤者的同时,政府官员又在各种场合多次宣称,本次空难除发生地点在伊春外,与伊春市政府并无太大干系,伊春市现在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协助民航部门处理事务。伊春市政府真和本次空难所涉及的航线没有干系吗?
河南、伊春两地政府的态度都有些耐人寻味。记者调查发现,事情绝不那么简单……
1股权没来得及转移给河南?
记者查阅相关内部资料,以及各种股权变更资料,理清了“河南航空公司”之前的历史。2005年,李泽源通过汇润投资收购深圳航空65%的股权,随后制定了“369”计划,主要内容为到2015年,要增加130架飞机,总飞机数量将达到300架,三年内实现上市。
为实现这个目标,2006年开始,深航先后筹备成立了翡翠货运航空、鲲鹏航空。鲲鹏航空最初打算落地北京,结果失败,最终选址陕西咸阳机场,于2007年正式成立,深圳航空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1%;梅莎航空旗下的平山有限责任公司和山岳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和24%。几年前,曾有内部人士向晶报记者透露,平山和山岳“实际就是李泽源可以控制的公司,他不过借了梅莎航空的牌子”。
2008年,梅莎航空决定对鲲鹏航空的投资进行止损,以360万美元的净价出售了所持鲲鹏航空股权,深圳航空回购股权,控股量升至80%。2008年,郑州国际机场对外招商,而深圳航空2006年已成立郑州基地公司,李泽源与河南商谈鲲鹏航空迁址郑州,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鲲鹏航空开始在郑州运营。
有熟悉深航的内部人士称,此后的计划本来应该是“由深圳航空控股51%,李泽源两家公司收回49%的股权,再转让给河南省国资委旗下的机场有限公司等企业。如此一来,皆大欢喜,李泽源拿到了现钱,而‘河南航空公司’如果有了国有股东,也就更方便上市”。2009年11月底,李泽源落马,于是将股权转移给河南方面的计划就此搁浅。2010年年初,鲲鹏航空虽然更名为河南航空公司,但股权转移至今没有实现。
今晚,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突然发布公告称,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名称,在使用过程中已对公众造成误解,给本来未在该公司投资的河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据此,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作出决定,撤销鲲鹏航空有限公司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的登记行为,恢复其原有企业名称,即鲲鹏航空有限公司。
在调查空难原因的特殊时刻,此决定的出台更让事件显的扑朔迷离。
2航线由省政府和市政府共同出资?
在2010年8月9日前后,有一条新闻稿曾在哈尔滨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广泛刊登,写作这条稿件的通讯员名叫仇建,而记者路经哈尔滨机场时,在空难接待站工作的一位相关负责人也叫仇建。
稿件标题为“黑龙江支线模拟航空增开哈至漠河伊春航线”,稿件内容节选如下“从8月10日起,黑龙江支线模拟航空公司将增开哈尔滨至漠河、哈尔滨至伊春两条航线……据了解,这两条航线由黑龙江省政府、漠河市政府、伊春市政府和黑龙江机场集团共同出资,租赁河南航空公司EMB190飞机执行……20时45分从哈尔滨起飞,21时40分到达伊春;22时10分从伊春起飞,23时到达哈尔滨……通过成立模拟航空公司,自主设计航线产品,制订市场营销政策,以包机运营的模式开通支线航线,实现了高频率、低票价、好时刻,保证了支线机场稳定的运力投放。”
3赢利后投资方都可以分成?
那么,“模拟航空”是什么意思呢?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支线模拟航空公司模式”是由内蒙古首先开始实验,而后被推广到黑龙江的。
有业内人士称,此模式兴起,是因为支线航空难赢利难管理,航空公司热情不高,地方政府却希望“本地有飞机”,热情高涨。于是出现了“模拟航空公司”的模式。模拟航空公司不注册航空公司,不购买飞机,不按照真正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作,依靠租赁航空公司的飞机执行各支线机场之间的航线。其运营方式是由地方机场集团付给航空公司基本租金,让航空公司可以保本,降低经营风险,“待赢利后按投资比例分成”。而这样经营是否会有安全风险,就“没有人知道了”。
许多地方政府都给予了支线航空众多帮助,有权威资料称,黑龙江大庆机场,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分别由该市公安局、卫生局统一调配解决,派驻人员的人事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工资渠道也不变。
记者曾在伊春机场询问几名工作人员他们的人事关系问题,他们都笑而不答。
那么,一直被认为属于河南航空的哈尔滨—伊春航线到底是谁的航线?如果该航线盈利,伊春市政府是否可以分成呢?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伊春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他表示这个问题太专业,他无法回答。晶报记者又问他,伊春机场事发前是否有市政府派驻的工作人员?他同样以问题太专业为由没有回答。
善后
三批伤员昨转至哈尔滨
从今天凌晨开始,伊春先后将三批空难伤员转移至哈尔滨。目前留在伊春的伤员“可能是个位数”。
今天凌晨两点半,包括8辆左右救护车在内的长长车队从伊春街头呼啸而过。记者今天向一医院工作人员确认,他表示,凌晨确实有伤员转移到哈尔滨,其中可能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
伊春市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今天上午也有一批伤员从伊春经陆路转移到哈尔滨。
今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见证了又一批8名伤员的转移,他们分乘四辆救护车离开了伊春市医院。其中6人是用担架抬出来的,两人在搀扶下可以自由行走。他们离开医院后,一路前往机场,将乘飞机前往哈尔滨。伊春市医院一医生称,该医院里还有2名空难伤者,而目前还在伊春的空难伤者“可能是个位数了”。
鲲鹏航空向每个家庭
发放1万元生活补助
河南(鲲鹏)航空公司昨日透露,公司决定向“8·24”坠机事故遇难者和受伤乘客家属发放生活补助,标准是每个家庭1万元。
鲲鹏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公司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理赔方案。在理赔方案出台之前,公司紧急拨付一笔资金,作为受伤旅客和遇难者家属在特殊时期的生活补助费用。据了解,截止到27日17时,已经发放了8个家庭的生活补助。
目击
“发动机被吊到安全地带”
记者探访空难现场:
“发动机被吊到安全地带”
因为机场被封锁,记者一直没有看到灾难现场。今天,记者从一当地群众口中获悉,从一泥路前行可以到达接近空难现场的位置,记者于是驱车前往探访了空难现场。
经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和长长的荒草后,记者在一条岔路口,发现了不远处用帆布覆盖的东西,隐约好像是飞机残骸,更远处则是宽阔的飞机跑道。
记者下车步行前进,现场逐渐清晰,站满了武警,看到记者拍摄,几个武警向记者跑来,边跑边语言威胁要“把相机砸掉”。记者于是赶紧离开。
在不远处,记者又发现一辆大吊车从空难现场驶离。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吊车司机张师傅,张师傅说,他的车一大早就被包了。包他的车是为了“吊两个发动机”,两个发动机散落在不同的地方,“都不像样子了”,“周围好像已经没什么别的东西了,不知道是不是都被清理了,发动机太重他们清理不动就请我去”。因为事故现场离航线太近,一直要“躲飞机”,所以一直到下午才完成工作。而发动机随后被吊到了“机场消防”的“安全地带”,“开始用水冲洗”。